筛选·转化·再生:基于幼儿项目化学习的社区资源整合路径
潘鸣霞
张家港市农联幼儿园 215600
引言
幼儿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跨学科的主题项目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践和反思。社区资源如人力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等,能为幼儿提供真实、多元的学习场景,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维度发展,它打破了幼儿活动区域的边界,弥补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限制。本文以幼儿项目化学习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提出社区资源的适宜性筛选、深度教育转化、教育功能再生等整合策略,探寻社区资源在教育实践中的整合路径,为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生态提供参考。
一、幼儿项目化学习的审议分析——社区资源的适宜性筛选
社区资源适宜性筛选的主要目的是识别所选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支持幼儿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同时促进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它不仅能够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还能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丰富幼儿的教育体验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1.匹配幼儿认知特点的社区资源转化
幼儿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表面性和经验性等特点。这些认知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社区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提示需要设计多感官参与、具象化呈现的幼儿活动,使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实现认知发展。如在大班“小莲花”流动图书站幼儿项目学习活动中,通过与小区物业、业主、学龄前儿童等人力资源的交往互动,开展图书分享活动,将社区的资源转化为项目活动的有利资源。
2.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社区资源利用
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社区资源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应考虑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动态分析社区资源帮助,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大班“小莲花”流动图书站幼儿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通过社区资源→经验分析→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动态调整的项目活动行进逻辑,帮助幼儿更好的推进活动开展。
二、幼儿项目化学习的支架复现——社区资源的深度教育转化
在教育学中,支架式教学强调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提供有效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社区资源,作为幼儿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教育素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但往往出现利用碎片化、社区参与动力不足等困境,通过“支架式”资源的探索与融入,将社区资源完成深度的教育转化,提升幼儿项目化学习的质量,促进幼儿活动经验的再提升。
1.聚焦幼儿项目化学习目标,复现社区资源规划支架
幼儿项目化学习目标包括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品质等,这些目标应作为社区资源规划的基础和导向,对社区资源进行全面调研,了解这些资源的教育适配性,即它们如何与幼儿活动目标相结合。同时根据资源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将社区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复现社区资源规划支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
展活动。
2.聚焦幼儿项目化学习内容,构建社区资源实施支架
通过社区资源的适宜性筛选与复现社区资源规划支架,能有效拓展幼儿的项目化学习边界,帮助他们在真实世界中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促进社区 在此基础上,聚焦项目化学习活动内容,围绕活动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等要素 施支架,如提供学习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专家指导等,确保社区资源实施支 儿的学习 并在项目化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展和反应,及时调整资源支架以满足 学习需求,鼓励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深度探究和主动反思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幼儿项目化学习的深度再探——社区资源的教育功能再生
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深度再探是基于问题驱动为导向,以持续性探究为中心,以整合性学习为特点,以可展示的成果为旨归的深度探究活动。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幼儿项目化学习,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育边界,通过双向资源整合与优化实现教育功能再生。这种创新模式为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生态提供了有效途径。
1.理念再探,回归社区资源教育功能本质
幼儿项目化学习的最终归宿是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如何依托社区资源,实现教育功能再生,应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一是从“兴趣驱动”到“思维发展” 的平衡,幼儿深度学习需要从“兴趣表层”向“问题本质”引导。社区资源作为幼儿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情境来源, 时也 习内容的导向,实现了园社资源双向的互通与共生。二是从“零散经验”到“资源 的构建,幼儿的认知 具体性和直觉性,需通过持续探究帮助幼儿建立跨领域的知识关联。建立幼儿项目化学习的资源 络、 程网络、机制网络等资源平台,形成了社区资源常态化服务的机制。
2.关键支持,生态转化社区资源教育功能
通过系统化整合社区内的人力、自然、文化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利用,但社区资源教育功能生态转化是指将其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态系统,促进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凝聚力。这一过程强调资源的动态交互与价值再生。生态转化需要三重关键支持, 是文化支持,如地域文化转化为项目化学习课程,确保文化的生态传承;二是需求支持,如根据幼儿或社区发展的导向确定项目化学习内容,注重发展需求的生态达成;三是友好支持,如园、家、社构建成套项目化学习运行机制,促进社区教育功能再生,构建生态学习型社区。
【参考文献】
[1]张雪门.幼稚园课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季湄.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学前教育研究》,2020(05)
[3]胡华.生活化课程: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新探索 《幼儿教育》,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