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张翠香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
摘要: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文章探讨了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原则,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问题设计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规划,并结合函数模型的教学案例,详细展示了问题导向学习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教学案例以真实情境化问题为核心,通过分组探究和成果分享,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研究表明,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建模;课堂实践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化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问题导向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本文将探讨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其实施效果与意义。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设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应涵盖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过程强化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条理性;同时,强调实践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和迁移。这一目标明确了PBL教学设计的方向,为课堂活动和问题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问题设计的特点
在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设计应具有鲜明的特点,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并深入思考。首先,问题需具备真实情境化的特征,来源于实际生活或科学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利用函数模型预测人口增长或通过几何方法设计建筑方案。其次,问题难度应挑战适中,既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确保学习过程既有成就感又富有挑战性。最后,问题设计应体现多层次性,从基础问题入手逐步递进,引导学生从简单分析到复杂综合,深入理解数学原理并拓展应用能力。这些特点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充分体现引导性和层次性,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深度参与。首先,在引入阶段,通过呈现与实际生活或科学背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与解决的可能路径。接着,在探究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逐步构建数学知识与能力。最后,在总结阶段,各组分享探究成果,通过展示与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在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中,选取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收入与支出的函数模型,这一主题既具有实际意义,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学的背景选择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经济活动的感知,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函数这一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仅关注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还注重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在引入问题阶段,教师通过提出“如何通过函数描述个人收入和支出?”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的本质。这一阶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同时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在探究阶段,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尝试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并建立不同的函数模型。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考虑线性函数描述固定工资收入,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分段函数反映工资与加班收入的关系。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并在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结与反思阶段,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成果,详细说明模型的建立过程、数学思想以及实际意义。通过对比不同组的模型,学生从中发现优点与不足,并通过讨论与教师指导进一步优化方案。例如,他们可能会从简化假设的合理性、模型的适用范围、结果的实际意义等角度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一教学案例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结语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真实问题为驱动,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多层次能力培养,为传统数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改革思路。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问题以及精心规划教学过程,问题导向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教学案例表明,问题导向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进一步探索问题导向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的结合路径,推动教学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孔喜,魏萍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1):62-64.
[2]黄彰颖.高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3(0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