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张迪
中共廊坊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065000
引言: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面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学习需求的个性化等情况时,逐渐显露出许多不足。在此背景下,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所具备的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前景的研究,能够探索出更有效的教育路径和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一)教育模式更加个性化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教育手段更加丰富多样
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加丰富多样。除了现有的 VR、AR 技术和智能聊天机器人外,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新的教育手段,如虚拟教师、智能教学游戏等。虚拟教师可以模仿真实教师的教学风格,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教学;智能教学游戏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三)教育评价系统更加全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为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思想动态、实践表现等多方面数据的分析和评估,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准确的教学反馈,还能够为学生的自我提升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一)构建智能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精准推送
搭建教学资源、学生数据和互动功能的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行为、兴趣偏好和知识的薄弱点,实现教育资 准推送。例如,北京交通大学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全校师生行为数据。在 要的 主题 能够依据学生反馈精准推送内容,对有西部就业意向和无意向的学生分别推送 提升教育的针对性。赣南师范大学的 “苏小红” 人工智能学伴,为学生实践提供精准知识指导,助力学生完成实践报告并获奖,体现了智能平台在资源推送和实践指导上的优势。
(二)创新教学互动模式,增加课堂吸引力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互动形式,引入智能聊天机器人、AI 评委等,增强师生互动与学生参与度。例如,深圳中学在思政课堂上引入AI 评委参与学生辩论,为辩论提供数据支持和独特点评,丰富学生互动,提升学生参与度与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还有某中学引入智能思政聊天机器人后,学生课余常与之交流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当讨论网络暴力现象时,机器人能从法律、道德等层面分析危害,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有学生提出对网络暴力现象中责任界定模糊的困惑,机器人通过引用相关法律条文和实际案例,清晰解释责任认定标准,还推荐相关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通过这样的互动,机器人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校也能够根据这次互动来组织相关主题班会和讲座,加强教育引导。
(三)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借助VR、AR 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打造沉浸式实践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历史事件、感受红色文化,增强感性认识和情感共鸣。例如,在一些红色教育基地,利用 VR 技术打造了诸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学生们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辛与坚韧,对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而在校园内,借助 AR 技术,学生通过手机扫描校园内的特定标识,就能获取与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如校园中英雄雕像背后的故事、学校历史上的重要思政教育事件等,将校园空间转化为更加生动的思政课堂。
(四)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实现精准育人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学生各类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实现教育管理精准化,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干预。例如,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思政平台可实时监测分析学生数据,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开展督导,发现学生异常并及时预警,助力辅导员精准帮扶。重庆大学的 AI 辅导员 “润欣” 依托 10 万余字红岩英烈书信文稿构建动态知识库,打造 “润欣话红岩” 智能体。在红岩文化长廊前,新生们能戴着耳机聆听手机里 “润欣” 讲述的红岩故事,如陈然同志写下《我的‘自白’书》的事迹。学生可以全天候与 “润欣” 对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中,增强了对革命精神的感性认识和情感共鸣,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为其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通过构建智能平台、创新教学模式、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优化教育管理等策略,在多所学校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总之,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邱叶.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J].教育探索, 2023(10):44-48.
[2] 楚 炼 . 人 工 智 能 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的 应 用 [J]. 产 业 与 科 技 论 坛 , 2023,22(10):137-138.DOI:10.3969/j.issn.1673-5641.2023.10.058.
[3]周先阳.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