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颜景霄
内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028300
新高考改革作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举措,其内在要求正深刻重塑高中数学课堂的使命与形态。这一改革强调整合核心素养考查,关注学生思维品质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并高度尊重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创新实践的核心将聚焦于:目标引领素养落地,即以清晰的素养发展目标统领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境激活深度探究,创设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参与;分层满足个性需求,通过灵活的分层教学设计为不同特质学生提供精准支持。
1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科学、全面、高效的选才育人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具体到高中数学领域,其核心目标导向体现在几个关键维度:首要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贯穿于教学与评价全过程。实现学生发展的差异化与个性化,通过选考制度设计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兴趣和发展路径选择。关键在于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的综合评价,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向注重在复杂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最终,改革的深层用意在于引导教学方式的实质转变,推动课堂教学从“教知识”向“育能力”“重素养”的根本转向,促进高中数学教育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及个体终身发展能力的接轨。
2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
2.1 目标引领素养落地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需将核心素养目标具象为可执行的教学行为,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贯通。教师在备课时首先依据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明确每节课的双重目标:既涵盖如函数单调性判定、空间向量坐标运算等具体知识点,更锁定关联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素养发展点。例如在讲解“概率分布”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提出:“若想科学评估本市共享单车的使用高峰时段,需收集哪些数据?如何设计统计模型描述其分布规律?”将数学建模素养目标锚定在现实问题的数学转化过程。课堂实施中,教师通过阶梯式任务将素养目标分解:先引导学生辨析不同概率模型的适用条件,再要求独立构建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框架,最后组织小组用分布原理解释实际调查数据中的随机现象。每个教学环节都对应预设的素养目标观测点,教师通过即时追问:“为什么排除泊松分布?”“标准差增大对分布形状有何影响?”,推动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度思考。课后通过设计开放性测评题验证素养达成度,形成目标制定、过程落实、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素养发展贯穿教学全程。
2.2 情境激活深度探究
深度探究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穿透知识表象触及数学本质,而高价值情境正是触发这一认知飞跃的催化剂。教师应优先选择兼具现实关联性与思维挑战性的复合情境,如结合卫星定位原理设计“双曲线”单元导入:“若两颗地面接收站同时捕获卫星信号,时间差恒定,如何建立坐标系精准推算卫星轨道?”此情境天然蕴含轨迹方程的抽象建模需求。课堂推进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核心问题链驱动探究深化:首先提问:“时间差数据与双曲线定义中哪个核心量存在映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概念联结;继而追问“若轨道需避开特定空域,方程参数应如何约束?”,促使学生综合运用不等式与几何性质;最终抛出“双曲线离心率变化将如何影响地面站布局的合理性?”,挑战其进行参数关系的辩证分析。教师需在关键节点实施认知干预,例如在建立轨迹方程后质疑“是否存在其他圆锥曲线可能满足相同条件?”,推动批判性验证。情境的延伸设计应回归数学内核,如要求独立撰写卫星定位的简化算法说明,检验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并进行逻辑推演的深度探究能力,确保复杂情境成为锤炼高阶思维的熔炉而非分散注意力的布景。
2.3 分层满足个性需求
新高考赋予学生学科选择权的同时,也要求课堂精准回应个体发展的差异化诉求。有效分层的起点是构建动态诊断机制:教师通过课前微测和概念图绘制,识别学生在认知基础、思维速度和迁移能力上的真实断层。基于此,在同一核心内容中设计多轨并行任务群。例如在“指数函数应用”课堂,教师为理解滞后的学生设置脚手架问题链:“ 请列出人口增长模型的函数特征; 若增长率减半,解析式如何调整?”;为核心目标达成的学生设计数据验证任务:“根据近十年智能手机保有量数据,用不同增长模型预测五年后渗透率并评估误差”;而针对能力溢出者则抛出开放性挑战:“如何构建含政策干预变量的动态修正模型?”。课堂巡视中,教师需差异化介入:对基础层侧重关键步骤的即时反馈,对发展层强化思路拓展,对高阶层引导方法论的反思。课后延续分层逻辑,通过弹性作业包匹配巩固需求,并利用错题追踪系统推送定制补偿训练,实现“诊断—分层—干预—反馈”的螺旋升级,使教学真正适应每位学习者的成长节奏。
结束语:
在新高考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标引领使素养扎根于每项学习任务,情境驱动激发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与批判意识,分层教学则赋予个性发展充分生长的土壤。未来,此类创新实践将持续激发教学活力,为构建高质量高中数学育人生态注入不竭动能,引领更多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振祯 , 刘芳 .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19):10-12.
[2] 田珍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J]. 科学咨询 ,2023,(1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