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外军战场环境保障发展对我军的启示

作者

丁威 毛琦 樊轩

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 400039

1 外军战场环境保障的发展特点

1.1 战场环境发展多样

新军事科技革命正加速推动战争进入新形态,战场环境空间将突破传统三维空间的约束,不断向深海、深空、深地和极地等新型领域拓展,由传统的有形空间向无形空间延伸,由物理域、信息域向认知域膨胀,随着全球地缘战略不断调整和军事斗争加剧,各国争夺新型空间领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战场环境体系也将更加复杂多样。多维战场空间极度延伸,动力技术、探测技术的创新发展应用,为作战环境开辟出了新的战场空间,深空、深海、极地作战,地下空间作战,临近空间作战,网络空间作战,微小空间作战,认知空间作战将在未来战争中呈现。战场环境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灵敏感知、泛在互联、智能主导、知识驱动、数字孪生、跨域联动将成为战场环境体系最鲜明的技术特征。

1.2 人工智能愈加凸显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加速渗透,不断催生新的作战样式,改变着现代战争的内在机理,也构成了战场环境保障能力提升的新质增长点。当前,军事技术正加速向智能化、无人化深度拓展,人工智能的关键支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低成本、微小型智能化武器系统“井喷式”涌现,呈现出全领域、多方位、深层次的发展态势与多点突破、深度融合、广泛渗透等特征。美、俄等军事强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无人作战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战场环境保障装备向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愈加突出。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 (NGA) 研究院正在开发利用人工智能来过滤各种资源获取的大量信息,实现自动视频分类,提取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俄乌冲突中,战场环境智能化保障大量应用在态势感知、通信传递、智能计算和辅助决策等方面。

2 外军战场环境保障的基本现状

2.1 管理机制

为了积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环境保障的新模式,据分析,外军不断调整完善战场环境保障管理机构组织与力量体系。美军提出了地理空间情报理论和发展战略,将国家影像与测绘局 (NIMA) 更名为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 (NGA),NGA 首要任务是为军事决策和任务行动提供地理空间情报、影像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开展情报分析和数据处理,截至目前,NGA 总人数达 1.5 万余人,其中大部分为文职人员和合同供应商,少数为现役军人。俄军测绘部队始终是俄武装力量作战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军测绘地理力量基本编制结构主要是总参军事测绘局、直属测绘大队、各军区所属测绘部队和各军兵种所属测绘部队、测绘院校及科研机构。

2.2 理论与创新

基于信息化战争的突发性强、作战速度快、战场环境复杂多样、制胜手段不断拓展与不确定因素增多等特点,传统的战场环境保障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新特点,必须不断推进保障理论创新,引领战场环境保障转型,实现保障能力的跃升。外军高度重视新战争形态下的战场环境保障理论创新,美军根据装备技术发展以及战争实践的总结与作战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其战场环境保障理论体系,先后提出了基础数据作战理论、地理空间情报理论、从数据到决策理论等,保障理论不断推陈出新,遥遥领先。俄军同样重视对保障理论的创新发展研究,将核武器条件下的大兵团机械化作战测绘保障理论调整更新为核威慑条件下的现代信息化战争保障理论,尤其注重快速机动保障的理论研究,推出了面向远程武器精确打击的“精确保障”、部队地图供应的“定量保障”、地形测量和地形分析小分队配属作战部队的“跟进保障”等理论。

3 外军战场环境保障发展对我军的启示

3.1 注重强化战场环境保障理论

理论体系建设决定着战场环境保障的建设方向,引领战场环境保障技术、装备、产品和指挥模式的变革发展趋势。外军战场环境保障理论是基于现代战争对战场环境保障的新需求、新规律、新特点,以及战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美军长期致力于战场环境保障理论的创新与变革,根据装备技术发展以及战争实践的总结与作战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其战场环境保障理论体系,先后提出基于基础数据作战理论、地理空间情报理论、从数据到决策保障理论等,有力支撑了从数据优势到决策优势的实现,对世界战场环境保障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俄军高度重视对战场环境保障理论的创新发展。随着战争形态发生变化和战争信息化进程加快,俄军新的测绘保障理论的产生周期越来越短,理论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越来越快,针对性越来越强。

3.2 加强人工智能自主研发能力

进入21 世纪以来,美、俄等军事强国加快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核心技术研究应用,研发态势感知及人机交互等新型装备。近年来,我军战场环境保障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有力地改善了我军的战场环境保障能力和自主化水平,但与美、俄等外军相比,在新域新质力量建设和前沿技术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随着美盟持续对我开展贸易打压、经济制裁等封锁干扰,一旦战时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进口遭受“卡脖子”限制,战场环境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将面临较大风险,进而影响我国家安全。可以预见,未来智能化战争将在全时空、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展开,战场态势高度复杂,瞬息万变,完全依赖人的认知去理解战场态势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必须努力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完成战场环境信息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传输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尽快实现大气、海洋环境和空间天气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全面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战场环境保障中的广泛应用,不断缩小与军事强国的技术差距,有力推进无人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力度,开展智能化战场环境保障,实现战场态势自主感知,实时获取战场态势信息,提升全域多维战场环境保障能力。

结论

当前我军战场环境保障总体能力能够基本满足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与国家利益对战场环境保障提出的新要求,但与保障打赢现代战争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还有差距。需求引领创新,目标牵引变革,加速推进战场环境保障转型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融合创新,着眼推动战场环境保障有机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坚持军事与技术、作战与保障、要素与体系融合,创新作战应用领域和保障方法模式,丰富发展具有我军鲜明特色的战场环境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明孝 , 吴超辉 , 刘宏建 , 等 . 数字孪生战场地理环境平台建设探索 [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24,40(05):511-515.

[2] 张玉芳 , 李晓艳 , 阎坤 , 等 . 复杂战场环境下 5G 通信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应用研究 [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11):76-80.

[3] 华诞麟 , 赵晨 , 潘成胜 . 复杂战场环境下综合电磁复杂度评估方法 [J/OL]. 电 讯 技 术 ,1-7[2025-02-26].https://doi.org/10.20079/j.issn.1001-893x.2403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