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探索

作者

黄秀玲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恒大小学527300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落实,基础教育领域迎来了深层次的变革。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语文素养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业布置往往“一刀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语文能力分化明显,统一作业难以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影响(一)政策背景与教育理念的转变

“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导向”向“素养导向”的深刻转型。该政策不仅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更强调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设计思路必须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相契合。传统作业设计多以统一内容、统一标准为主,强调知识点的重复训练,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动机的激发。而在“双减”背景下,教育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支持。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也由此发生转变,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从“统一布置”转向“分层实施”。这种理念上的转变,为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提供了政策支持与理论依据。

(二)作业功能的重新定位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语文作业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巩固与检测,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元化的教育价值。首先,作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小学高年级是学生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语文作业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与信息整合能力。其次,作业的功能逐渐向“诊断性”与“发展性”倾斜。教师通过作业反馈,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能力差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再次,作业还承担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情感体验的功能。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富有情境性的语文任务,作业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提升语文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在作业功能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学需求,分层设计成为必然选择。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路径

(一)学生语文能力的诊断与分类

有效的作业分层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科学诊断基础之上。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理解、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已出现明显分化,这种差异性直接影响其对语文作业的接受程度与完成质量。因此,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诊断工具,结合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学习档案及学生自评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与认知风格。诊断内容应涵盖语言积累、思维能力、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维度,避免仅以分数作为唯一分类依据。在此基础上,可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发展层与拓展层三个能力层级,分别对应语言掌握薄弱、理解能力中等及思维拓展较强的学生群体。分类过程应体现动态性与发展性,定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调整,确保分层标准的科学性与适切性,为后续作业设计提供精准支撑。

(二)分层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1.基础层:以语言积累与技能巩固为核心

针对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设计需聚焦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强化。例如:“生活中的词语小侦探”,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遇到的5 个新词语(如广告语、新闻标题),标注拼音并结合生活场景造句,通过“词语故事会”分享使用情境。“朗读录音挑战赛”,录制课文朗读音频,模仿教师示范的语音语调,并尝试为课文片段配音(如《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对话),通过角色扮演深化语言感知。“句式模仿工坊”,提供句式模板(如“如果„„,那么„„”),引导学生结合家庭活动完成仿写,并在班级“句子展台”中展示成果。

2.发展层:以理解分析与逻辑表达为目标

对于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作业需侧重文本结构分析与思维能力培养。例如:“故事地图绘制”,以《少年闰土》为例,要求学生梳理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脉络,并绘制“情节流程图”,用 200 字总结故事核心冲突与主题。“段落仿写实验室”,选择课文中的描写性段落(如《祖父的园子》),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模仿创作一段描述校园角落的文字(200 字)。“阅读理解辩论会”,针对《城南旧事》中的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英子的成长源于什么?”),设计“观点卡”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证据与个人经历进行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作业反馈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作业反馈是分层设计闭环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改进与教师的教学调整。传统作业反馈往往停留于对错评判,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与能力发展的关注。 在分层作业实施中,反馈机制应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强调诊断性、发展性与激励性。教师可通 层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表现给予差异化反馈,明确其学习优势与改进方向。例如,对基础层学生,反馈应聚焦语言规范与表达准确性;对发展层学生,应注重逻辑表达与 深度;对拓展层学生,则应强调思维创新与语言表现力。同时,应引入多元反馈主体,鼓励学生互评与自我反思,增强其元认知能力。

结论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文素养。通过科学诊断学生能力差异,合理设计分层作业内容,并建立动态反馈机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有机统一。实践表明,分层作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寒婷.浅谈“双减”政策下乡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分层设计[J].安徽教育科研,2024,(28):35-37.

[2]杨林.“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单元作业设计研究[D].成都大学,2024.

[3]张阿慧.“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