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训练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杨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压力往往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体质健康。体育运动训练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必要探索有效的体育运动训练策略,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基于此,以下对体育运动训练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体育运动训练作为提升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仍存在诸多挑战,深入研究体育运动训练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为国家培养健康活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体育运动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训练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体育运动训练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在进行诸如长跑、游泳等有氧训练时,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强,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提高,从而为身体各器官提供更充足的氧气,提高身体耐力。能够提升肌肉力量与耐力。力量训练项目,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促使肌肉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强,使大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更具活力,减少疲劳感。体育运动训练对大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体操、瑜伽等训练能拉伸肌肉和韧带,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而球类运动则可有效锻炼手眼脚的协调性。体育运动训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通过合理的训练控制体重,减少肥胖风险,塑造健康、优美的体型。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当前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时间不足
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课程安排紧凑,课余时间还常常被各种社团活动、考证复习等占据,导致分配给体育运动训练的时间严重不足。从身体机能方面来看,缺乏足够的运动训练时间,心肺功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心脏肌肉得不到充分的刺激,每次泵血能力难以提升,肺活量也不能有效增加,身体耐力逐渐下降。肌肉长时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肌肉力量会逐渐减弱,肌肉纤维无法得到有效刺激而增粗,肌肉耐力也随之降低,使得大学生在进行一些日常体力活动时容易感到疲劳。从健康风险角度而言,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的可能性增大,肥胖率上升,同时免疫力也会降低,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例如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率可能会提高。
(二)训练设施不完善
大学校园内训练设施不完善是当前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给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带来了严重的阻碍。缺乏足够数量和种类的体育设施,限制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选择范围。一些现有设施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从长期来看,训练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由于设施的限制,他们无法在校园内方便地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可能会逐渐减少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进而影响到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这也会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难以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缺乏专业指导
在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中,缺乏专业指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在运动技能提升方面,由于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和摸索。错误的举重姿势可能无法有效锻炼到目标肌肉群,还容易引发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在运动安全方面,缺乏专业指导会增加受伤的风险。从运动目标规划来看,没有专业指导,大学生很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他们可能盲目追求高强度训练,而忽略了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还可能因为过度训练对身体造成长期的损害,如疲劳性骨折、内分泌失调等,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体育运动训练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体育课时
目前大学生体育课时有限,难以满足其体质健康发展需求。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体质健康目标重新规划体育课程。例如,可以将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特色体育项目三个模块。基础体能训练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基本素质的锻炼,像设置每周一次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课程,这种训练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专项技能训练则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技能学习机会。特色体育项目可以引入一些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拳等,既能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又能传承民族文化。通过增加体育课时,保证每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体育训练中,逐渐提升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学生人数和体育项目需求合理规划设施种类和数量。例如,对于学生人数较多且对篮球运动热情高的学校,应增加篮球场的数量,并保证场地质量,如采用高质量的塑胶地面,减少运动伤害。要注重设施的多样性,除了常见的球类场地,还应建设健身步道、攀岩墙等新兴体育设施,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在设施管理方面,要建立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制度。以游泳馆为例,应每天检测水质,定期检查泳池设备,确保学生的使用安全。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体育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如通过手机APP实现体育设施的预约使用,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训练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三)加强专业体育指导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体育指导队伍建设对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至关重要。专业的体育教师和教练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准确的动作指导以及合理的运动规划。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扩充和提升体育指导队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体育人才。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例如,组织教师参加运动康复培训,这样在学生受伤或面临运动损伤风险时,教师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建议和预防措施。还可以建立体育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模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运动目标等,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专业指导下安全、有效地进行体育运动训练,进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结束语
体育运动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应重视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大学生自身也应提高健康意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训练。只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纪香,张化良.全民健身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7):103-105.
[2]秦开元,占楠,刘新月.高校体育运动环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7):109-111.
[3]彭玉梅.新时代大学生体育运动与健康膳食[J].食品与机械,2024,40(07):248.
[4]罗丽丽.传统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进展[C]//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2024第二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1).哈尔滨体育学院;,2024:4.
[5]葛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机遇、困境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