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马德莲
西宁市虎台中学 810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基于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
初中生物课程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培养科学思维。人教版教材中"细胞的结构"、"遗传与变异"等内容,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本质,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些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生物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等主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种价值观的培养正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
(三)促进跨学科融合的有效平台
生物学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联系紧密。人教版教材中"光合作用"、"物质运输"等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特性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机会,符合新课程强调的学科融合理念。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部分教师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许多学校实验设备陈旧短缺,难以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不充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评价方式单一化倾向明显
现行的评价体系仍以纸笔测试为主,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的考查。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教学改进。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突破。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探究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以"光合作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建构"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对比图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光照充足的植物生长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如天竺葵、黑纸片等)、控制变量(光照时间、强度)、记录数据(叶片颜色变化、淀粉检测结果)。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共同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这种探究式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支持,但不要代替学生思考和操作。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强化实验实践活动
实验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层面要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序进行。
以"生态系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为期两周的实践探究活动。第一阶段,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记录观察到的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并拍摄照片。第 阶段,指导学生绘制校园食物网,分析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第三阶段, 制作活动,让学 微型生态系统观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 观察能力 科学记录习惯。可以设计专门的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详细记录观察对象的特点、数量、分布等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校园建设、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发展情况。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遗传与变异"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评价内容:知识掌握方面,通过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技能方面,设置"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考核;实践能力方面,布置"家族性状调查"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记录家族成员的某些遗传特征,并尝试分析遗传规律;科学态度方面,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表现。成长档案袋是实施多元评价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袋,收集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创意作品、反思日记等在内的多种学习成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学期末,可以举办"学习成果展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这种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提供资源保障;教育部门要优化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只有多方协作,才能真正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绍玲.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天津教育,2025,(17):104-106.
[2]薛瑞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天津教育,2024,(30):77-
[3]郭雪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式[J].天津教育,2024,(02):82-84.
[4]刘春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 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邢家中学;,2023:257-259.
[5]邓超.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创新思维研究分论坛论文集(二).樟树市第二中学;,202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