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报告

作者

曹静

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 274000

急性肾衰竭(AKI)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病理状态,表现为肾脏的快速功能衰竭,通常伴随水电解质紊乱、代谢废物积聚,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AKI的病因繁多,包括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病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识别病因、纠正相关代谢异常,并结合透析等治疗手段缓解病情,随着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患者的生命体征常会发生波动,护理措施的及时干预至关重要[1]。本文通过分析一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评估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密切监测生理指标,确保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68岁,因“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浮肿加重伴尿量减少”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5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普鲁卡因、氨氯地平),血压控制稳定;糖尿病病史10年,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无肾脏疾病史。患者入院前1周起感到全身乏力,体重增加,伴双下肢浮肿,尿量逐渐减少,24小时尿量约200ml,随即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症状,症状逐渐加重,遂就诊。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0/90 mmHg,体重72kg,较基线体重增加4kg,双下肢可见明显水肿,双肺未闻及啰音,心音清晰,肝脾未触及。神志清醒,口唇未见紫绀,尿量减少,双侧肾脏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肌酐3.2 mg/dL(正常范围:0.6-1.2 mg/dL),尿素氮35 mg/dL(正常范围:7-20 mg/dL),血钾5.1 mmol/L(正常范围:3.5-5.0 mmol/L),尿常规显示蛋白尿(++),无细菌。肾脏超声未见明显结构异常,未发现肾积水。

入院后,依据患者症状与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肾前性原因),医嘱启动透析治疗,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患者情绪低落,焦虑较重,家属陪护良好。

二、护理评估

(1)水电解质失衡: 患者入院时体液潴留明显,双下肢浮肿及尿量减少提示水电解质紊乱,血清钾水平升高,需关注其引发心律失常的风险。

(2)肾功能受损: 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显著升高,提示肾功能急性衰竭。监测功能变化,评估是否需要继续透析治疗。

(3)心理状态: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情绪明显。长期慢性病史及急性肾衰竭的发生使其对治疗产生较大恐惧,需加强心理疏导与支持。

三、护理记录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水肿管理:患者存在明显的水肿,尤其是双下肢浮肿,这可能导致活动受限并加重心脏负担,水肿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加重肾衰竭。

(2)肾功能不全: 患者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明确,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功能衰竭若不及时治疗,将可能加速肾脏损伤,甚至引发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危及生命[2]。

(3)心理压力与焦虑: 由于疾病的突发性及肾衰竭的严重性,患者表现出较强的焦虑与恐惧,尤其对透析治疗有一定排斥,患者的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二)护理措施

(1)水肿管理: 针对患者的水肿症状,护理人员每日进行体重监测,并定时检查浮肿部位。根据患者的水肿情况,调整液体入量,严格控制每日总液体输入量,避免液体过载,同时,按照医嘱使用利尿剂,密切观察其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水肿没有明显缓解,评估是否需要通过透析治疗来迅速去除体内积聚的液体。通过体重变化、尿量监测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钠、钾水平)的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的恢复[3]。

(2)肾功能监测与支持: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肾功能指标,这些是评估肾脏滤过能力的重要依据。血清肌酐升高通常提示肾功能下降,尿素氮(BUN)的升高则表明肾脏未能有效排除代谢废物。每次检查结果应与基线数据对比,及时发现肾功能变化,护理人员需记录24小时尿量,观察是否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肾小管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于少尿或无尿的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评估是否需要启动透析治疗,护理人员还需特别关注药物的使用[4]。许多药物依赖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可能引起药物中毒或副作用。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并定期检查药物血浓度,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确保药物安全,同时护理团队应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透析治疗,以清除体内积聚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进一步支持肾功能恢复。

(3)电解质紊乱调节:由于患者水肿和急性肾衰竭,电解质失衡问题尤为突出,护理人员需要每日监测患者的血清钾、钠、钙、磷等离子水平,特别是钾离子的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血钾水平调节患者饮食中的钾含量,减少含钾食物的摄入,并必要时应用药物帮助排钾。对于低钠血症的患者,则需要谨慎补充钠液,并避免引起体液负荷过重,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若未得到及时调整,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电解质的管理至关重要。

(4)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急性肾衰竭患者因其突发性及治疗过程的复杂性,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了解病情与治疗方法,缓解其对透析和药物治疗的恐惧情绪,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温暖的安慰和积极的鼓励,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此外,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疾病教育,使其了解急性肾衰竭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增强家属的照护能力,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5]。

(三)效果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水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体重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尿量逐步增加,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提示肾脏功能有所恢复。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得到调节,血钾、血钠维持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未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心理疏导方面,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焦虑感有所缓解,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四、结束语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及时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通过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肾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表明,水电解质平衡管理、肾功能监测、心理疏导等措施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护理团队的细心干预和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护理支持,改善了其生理及心理状况,最终帮助患者成功度过了急性期,恢复了健康,未来的护理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对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个性化护理,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利洁,马翠云,赵康.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护理在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1):153-156.

[2]祝佩.综合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2):140.

[3]张国芳,梁靖辉.综合护理模式在ICU重症急性肾衰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46-247.

[4]苏静.综合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2):300-301.

[5]杨阳.综合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4):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