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新”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分析

作者

于媛媛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曹庄学区孙堡营中心小学

引言

新课程所带来的是教育内容与教学结构的完善与革新,而新教材则是学生获取知识义务教育的载体,是发挥各个学科育人教育的工具。随着双新理念的提出,需要教师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机结合,利用新鲜的理念与新型的技术来促进学生体验感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被学生欣然接受,进而切实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一、设定教学目标,对接核心素养

双新背景下精准地设置教学目标,使其与核心素养有效对接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与完善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师要切实了解与明确双新的要求,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其中包括多项维度,要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以此来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支持与帮助。

例如,在翼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怎样才省力》一课的教学中,从科学观念维度来看,学生要通过观察与实验,明确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结构,理解各种点的作用,知道利用简单机械能减少用力,初步建立“简单机械可省力”的科学认知;在科学思维方面,学生要能对比不同场景的用力差异,分析“省力”与“机械结构”的关联,比如思考“杠杆支点位置不同,用力大小是否会变化”,培养对比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探究实践维度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杠杆撬物”“斜面推物”的实验,记录不同情况下的用力感受或实验数据,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态度责任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中如实记录现象,不夸大或隐瞒 “用力感受”,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同伴的实验思路,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增强合作意识与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这样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设定,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联系实际生活,强化问题引导

在双新背景下展开小学科学教育时,教师要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并非遥不可的,而是存在于我们实际的生活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此特征来设计一些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翼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水到哪里去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学生日常经历切入提问:“同学们,夏天喝完水后,杯子里剩下的水放一会儿会怎么样呀?” 大部分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水变少了”。教师接着追问:“那变少的水去哪里了呢?是被谁拿走了吗?” 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

“洗完的衣服挂在阳台,没下雨也没人碰,过两天为什么会变干?”在学生结合生活场景积极思考后,教师可以继续抛出进阶问题:“如果我们想让杯子里的水更快变少,能想到哪些办法?比如放在太阳下和放在阴凉处,哪个更快?” 引导学生从 “生活观察” 转向 “探究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做一个小实验:在两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窗台晒太阳,一个放在柜子里,每天观察并记录水的变化。下次上课分享发现时,学生不仅能直观理解 “水会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掉” 的科学知识,还能体会到 “生活处处有科学”,同时在观察记录中培养严谨的探究习惯,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革新

双新背景之下,要求教师要切实革新教学手段,利用生动科学的教学手段或设备来融入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双新教学的有效改革。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信息设备融入到教学中,这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可以使科学教学成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翼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雾和云》一课的教学中,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小学生认识雾和云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雾和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科学原理。所以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实拍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清晨校园里的薄雾、天空中形态各异的云朵延时变化画面,激励小学生通过探索来了解雾和云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实拍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雾和云的样子,接着切换到 3D 动画,边播放边用图表辅助讲解,随后,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呈现的素材提问引导:“看看云朵的动画,小水珠聚集越多,云的颜色就越深,那阴天的乌云和晴天的白云,哪个里面的小水珠更多呢?”这样一来,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基于双新政策的小学科学课堂的思考也需要与时俱进,将创新思维刻在教育的骨子中,不断地完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质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以及科学教育质量的整体化提高铺垫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甘亦来 ." 互联网 +" 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J].中国新通信 , 2023,25(7):209-211.

[2] 王月英 .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J]. 智慧少年 , 2024(8):0035-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