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何守菊
固始县天福实验小学465200
引言
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教育也受到影响,智慧教育出现,是这一影响的体现,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给学习者赋予更多丰富,多种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智慧教育环境下的科学素养培养格外重要,这是他们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日后适应社会,投身科技创新的基础。
1 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征
1.1 技术融合
智慧教育里技术融合不是简单堆砌设备,而是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深渗进教育全过程,形成“技术即环境”的生态,在科学教育场景里,传感器可以马上搜集实验数据,像植物生长时温度湿度怎么变之类的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搭建仿真场景,让学生“走进”细胞里面看结构;人工智能助教能够回答科学问题,从“为什么天空是蓝的”到“地球怎样自转”,这些技术不再是教学的附带工具,就像黑板课本一样自然而然地存在,通过无痕衔接的技术链,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可感可做的具象体验,使学习冲破教室的物理限制,拓展到更广袤的虚实交融空间。
1.2 数据驱动
数据驱动是智慧教育的“神经中枢”,它像大脑一样收集学生科学学习时的行为数据,比如做实验的步骤、答题的时间、知识点的掌握轨迹等等,把这些数据做成个性化的学习画像,这些数据不只是记录结果,还能捕捉过程,比如学生在探究“浮力和排水量的关系”时,尝试了几次不一样的实验方案,每次又改了哪些变量,经过算法分析,系统就能知道学生的科学思维特点,有的学生善于归纳总结,有的学生喜欢大胆假设,然后给学生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数据驱动让老师从经验判断变成精准教学,比如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只是记住了公式,老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实验探究部分,让科学学习从“模糊感知”变成“精准引导”。
1.3 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在智慧教育里体现为打破“统一进度”的束缚,给每个小学生规划出科学的学习路径,对那些科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从小事开始,观察身边动植物,慢慢培养起科学的兴趣,对于能力强一点的孩子,就给他们布置难度更高的任务,比如设计简单的环保方案,学习的内容展现形式也是因人而异的,视觉型学习者可以看科学动画片,听觉型学习者可以听科普故事,动手型学习者可以做虚拟实验,个性化学习并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借助智慧平台达成“和而不同”的合作,小组共同完成“校园气象观测”项目,每个孩子负责不同的部分,在各自的节奏里发挥力量,这样既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又不失集体探索的快乐。
2 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2.1 构建智慧教育平台
智慧教育平台要集合科学学习的全部要素,变成资源,工具,互动的中心,平台要汇集各类科学资源,从基本的科普视频,动画,到进阶的虚拟实验,数据采集工具,再到开放性的科研小课题,形成梯度化的资源库,主要功能是个性化推荐,按照学生的画像来推送合适的学习内容,互动协作区,可以做到即时讨论,分享成果,比如展示“家庭垃圾分类”的实践记录,数据分析板块,给老师和家长给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情况的可视化报告,平台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界面简单又有趣,用卡通化的科学助手引领操作,把技术门槛降到最低,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轻易上手。
2.2 创设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的创建要虚实结合,营造“沉浸式”的科学探究场景,物理空间可以设立智慧科学角,放置简易传感器,显微镜等设备,连接平台做到数据即时上传,虚拟空间则形成各种情境,像“微观世界”,让学生借助 VR 观看细胞分裂,“未来城市”,启发学生思考科技同生活的关系,环境设计注重互动性,墙面装上可触摸的科学问答屏,在地面投射太阳系运行轨迹,让学生边走边摸就能接触科学,这样的环境不只是在学校存在,还可以延伸到家里,借助智能家居设备,让学生观看能源消耗数据,或者用手机APP 记录植物生长,让科学探究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3 实施个性化科学学习
个性化科学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来设计路径,刚入学就用智慧平台做科学素养测评,找出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特性,有的学生喜欢天文但是实验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理论知识欠缺等等,按照这些特点制订“基础 + 拓展”的学习计划,基础部分保证掌握基本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之类的东西,拓展部分给出可选项目,天文爱好者可以跟踪月相变化,生物爱好者可以培育微生物,学习过程中靠小测验,实验报告之类的方式持续检测,随时调整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快慢速度,让学生在“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挑战里慢慢加强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强化科学实践活动
智慧环境下的科学实践活动要冲破传统实验的束缚,做到“线上探究 + 线下操作”的融合,安排主题式的项目学习,比如“校园生态系统调查”,学生们用智慧设备来量度土壤
值,记载动植物种类,把收集到的数据传到平台上以后,系统就会自动形成分析图表,帮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展开跨学科的实践,把科学同数学,语文融合起来,算算种植作物的生长速率,撰写科学观察日记,提倡参加公民科学项目,通过平台递交当地鸟类观察数据,给专门的研究给予支撑,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社会价值,这些实践活动不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塑造实证精神,革新意识和担当意识,让科学素养在“做中学”里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
结语
智慧教育给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开拓出一条新路,通过融合先进技术来创建智慧教育平台,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执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加大科学实践活动的力度,我们就能有效地改善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以后,伴随技术不断发展,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智慧教育会在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起愈加关键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好好利用智慧教育的优势,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努力培育出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芳玲 . 小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D]. 上海师范大学 ,2025.
[2] 王为国 . 小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N]. 科学导报 ,2024-06-18(B02).
[3] 李长毅. 新时代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S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