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教育的价值与实施途径
蒙美燕
贵港市大将高级中学 5371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乡土教育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贵港市拥有丰富的地理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乡土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教育的价值与实施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教育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在实地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中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贵港市具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如西山的地质景观、郁江的水文特征、平天山的生态系统等,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和实验,如测量河流的水文参数、观察土壤的剖面结构、调查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等,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地理实践力。
(二)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观念,强调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贵港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地理问题,如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通过乡土教育,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人地协调观。
(三)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认知方法,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贵港市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通过乡土教育,让学生了解贵港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区域认知的思维模式,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二、高中地理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自然地理资源的挖掘
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在地质方面,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如莲花山的花岗岩地貌、大瑶山的丹霞地貌等,这些地质景观为学生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作用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在水文方面,郁江、黔江等河流穿城而过,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形态以及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都是值得挖掘的课程内容。此外,贵港市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也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人文地理资源的整合
贵港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人文地理资源。在历史文化方面,有罗泊湾汉墓、南山寺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贵港市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在民俗文化方面,贵港市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饮食等丰富多彩,如贵港的莲藕文化、平南的牛歌戏等,这些民俗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在经济地理方面,贵港市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以及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经济地理思维。
(三)课程资源的筛选与整合
在开发乡土教育课程资源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收集的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教育性的资源,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乡土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采用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贵港市的地形地貌时,可以结合实地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地形特征。
三、高中地理乡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乡土教育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探究贵港市的环境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乡土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野外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摄影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例如,在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时,教师要提前规划好考察路线,准备好考察工具,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考察结果,撰写考察报告。
(三)加强校内外合作
乡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建立校内外合作的教育机制。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乡土教育活动,如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开展亲子地理知识竞赛等,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当地的科研机构、企业、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气象部门合作,建立气象观测站,让学生参与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开展乡土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人地协调观,提升区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贵港市丰富的地理乡土资源为乡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校内外合作,将乡土教育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东明 , 张楚锋 .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5,(06):88-92.
[2] 张雨倩 , 葛兆帅 , 黄雷 . 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以“无锡阳山水蜜桃”为例 [J]. 地理教育 ,2025,(06):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