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与挑战

作者

董良 郭培占

1.370832198205246739 2.372926198503026312

引言: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的格局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旨在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柔性化以及绿色化。自动化技术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驱动力,正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面貌。从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到如今的智能工厂,自动化技术的演进不断推动着智能制造迈向新的高度。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制造业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数字化的转型。在早期,自动化主要侧重于通过机械装置和简单的电气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部分自动化,如自动化车床的出现提高了机械加工的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过程的控制更加精确和灵活。如今,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已经涵盖了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生产计划的智能调度到产品质量的自动检测等多个方面。然而,在自动化技术为智能制造带来巨大机遇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网络安全威胁、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难题以及高成本的技术升级等。深入研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与挑战,对于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一)生产流程自动化

生产流程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最直观的应用。在现代制造企业中,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等各个环节都广泛应用了自动化技术。在冲压环节,自动化冲压生产线能够按照预设的程序精确地对板材进行冲压成型,其冲压速度和精度远高于传统人工操作。机器人焊接技术在焊接环节得到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先编程的路径和焊接参数,稳定、高效地完成车身的焊接工作,不仅提高了焊接质量,还大大减少了焊接缺陷。涂装环节的自动化喷枪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涂料的喷涂量和喷涂位置,确保车身涂装的均匀性和美观性。在总装环节,自动化装配设备和机器人可以协同工作,完成发动机、座椅等零部件的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自动化生产流程还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通过在生产设备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可以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被传输到监控系统中,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例如,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如果切削刀具的磨损导致切削力发生变化,安装在刀具上的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这一变化,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则可以根据预设的算法调整刀具的进给速度或者更换刀具,从而避免加工质量下降或者设备损坏。

(二)质量控制自动化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检测设备能够对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精确的检测。例如,在电子制造行业,自动光学检测(AOI)设备被广泛用于印刷电路板(PCB)的质量检测。AOI 设备利用光学成像技术获取PCB 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对PCB 上的线路、焊点、元件等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诸如短路、开路、元件缺失、焊接不良等缺陷。对于一些高精度的机械零件加工,坐标测量机(CMM)可以精确测量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等几何特征,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

自动化质量控制还体现在质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上。通过对大量质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建立质量控制模型,预测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例如,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质量波动的范围和原因。如果发现质量数据超出了正常的波动范围,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自动化质量控制系统还可以将质量数据与产品的生产批次、原材料信息、生产设备信息等相关联,实现质量追溯。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问题的根源,如确定是哪一批次的原材料、哪一台生产设备或者哪一个生产环节导致的质量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智能制造环境下,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产品的质量数据、企业的生产计划数据等。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决策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网络攻击是数据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黑客可能会通过网络入侵企业的生产系统,窃取敏感数据或者篡改生产数据,从而导致生产中断、产品质量下降或者企业机密泄露。例如,恶意软件可能会感染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改变设备的运行参数,使设备出现故障或者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数据的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智能制造产业链中,企业可能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共享部分生产数据,以实现协同生产和供应链优化。然而,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隐私不被泄露是一个挑战。例如,企业的生产计划数据可能包含了未来产品的产量、型号等敏感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竞争对手获取,可能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应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挑战,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制度等。

(二)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性

智能制造涉及到多个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如自动化生产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等。然而,这些系统往往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这就导致了系统集成和互操作性的困难。在实际生产中,自动化生产系统需要与ERP 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以便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也需要与 PLM 系统交互,获取产品的设计信息和工艺要求。但是,由于系统之间的不兼容,数据交互往往存在障碍。

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可能采用 OPC UA(开放式平台通信统一架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而 ERP 系统可能采用的是基于 SQL 的数据库通信方式。要实现这两个系统之间的有效集成,就需要开发专门的接口软件或者进行协议转换。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技术难度,而且还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自动化技术和系统不断涌现,如何确保新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是广泛而深入的,从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到质量控制的自动化,都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然而,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也面临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性等诸多挑战。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制造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在数据安全方面,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在系统集成方面,企业应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统一,加强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技术交流,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互操作性。只有克服这些挑战,自动化技术才能在智能制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刘宝峰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J]. 长江信息通信 ,2025,38(02):211-213.

[2] 赵 冲 . 自 动 化 技 术 在 智 能 制 造 中 的 应 用 [J]. 电 子 技术 ,2024,53(10):342-343.

[3] 薛拥军 .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0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