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王贯

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新疆 阿克苏地区843000

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化实施,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双线组元,为大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天然的实践场域。然而,当前教学中仍存在单篇教学割裂、学习活动浅表化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核心素养。本文以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重构单元框架、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任务链等策略,探索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路径,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一、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重构

大单元整合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精准导向,大胆突破传统教材单元所固有的物理边界。它巧妙运用主题统整、任务驱动、资源整合等多元方式,精心构建出具有紧密内在逻辑的学习单元。其核心本质在于构建“学习事件”,将原本零散、碎片化的知识巧妙转化为结构化的认知体系,有力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以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汇聚了《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等五首风格各异的诗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按单篇顺序逐一讲解,这使得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与精神内核难以形成全面、整体的认知,犹如雾里看花,只窥得局部之美。而大单元整合教学则另辟蹊径,以“青春的诗意表达”为主题,将这五首诗歌视为不同时代发出的青春宣言。毛泽东诗词的豪迈大气、郭沫若诗歌的激昂澎湃、闻一多诗作的炽热深沉,共同勾勒出现代诗歌的多元绚丽图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学生不仅能精准把握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等诗歌的共性特征,更能深入理解不同时代青年对国家命运的独特思考方式。这种主题统整策略,成功打破了单篇教学的孤立状态,让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真实情境,大单元教学的驱动引擎

真实情境宛如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引擎,以其强大的驱动力,为教学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它通过巧妙模拟现实问题或文化场景,精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活力,让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

在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的戏剧单元教学中,创设“校园戏剧节”这一真实情境,犹如为语文学习搭建了一个绚丽的舞台,将《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三篇经典课文转化为生动的戏剧排演任务。具体实践中的任务链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角色分析是开启理解戏剧大门的钥匙。学生深入文本,剖析窦娥蒙冤的悲愤、周朴园虚伪背后的复杂人性以及哈姆雷特在复仇与犹豫间的挣扎,精准把握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为后续表演奠定坚实基础。舞台调度知识的运用则是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画面的关键。以《雷雨》中“吃药”场景为例,学生精心设计蘩漪、周朴园、周萍等人的肢体语言,通过动作的幅度、节奏和眼神交流,细腻展现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与情感纠葛。撰写剧评则是对戏剧的深度反思与升华。学生从《窦娥冤》中洞察封建司法的不公,从《哈姆雷特》里领悟人性的多面与复杂,反思戏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这种情境化任务设计巧妙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学生在排演过程中,需综合运用文本解读、语言表达、艺术审美等多方面能力,实现从知识接受到素养生成的华丽跨越,让语文学习真正“活”起来。

三、任务链设计,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任务链的科学设计。任务链需遵循“基础任务—进阶任务—拓展任务”的递进逻辑,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高一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为例,该单元包含《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三篇散文,教师可设计如下任务链:

(一)基础任务,语言品鉴

在大单元教学里,基础任务聚焦于语言品鉴。学生需细致梳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三篇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像《故都的秋》里“秋晨院落”的意象群,“破屋”“浓茶”“漏下来的日光”,这些看似平凡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建出清冷孤寂的审美空间,郁达夫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悲凉心境跃然纸上。而《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的比喻链,“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用灵动的比喻,营造出朦胧静谧的意境,传递出内心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能敏锐捕捉到不同作者语言细节的差异,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温度。这一任务如同为学生打开一扇审美之门,让他们学会品味语言的精妙,为后续深度学习筑牢根基。

(二)进阶任务,思维拓展

进阶任务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拓展。教师抛出问题:三位作者为何选择不同的自然意象表达情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地坛的四季”隐喻生命轮回,这与郁达夫、朱自清的情感表达有本质差异。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逐渐明白散文中的自然描写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作者认知世界的哲学框架。这种思维训练打破文本表层理解,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文学创作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三)拓展任务,文化传承

拓展任务将语文学习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学生需结合本地自然景观创作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散文,并举办班级朗诵会。创作中,他们运用课堂所学技巧,精心选择意象、表达情感,同时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责任担当的转变。

结束语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主题统整、情境创设与任务链设计,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发展水平与文化传承意识。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不同文体、不同学段的大单元整合策略,同时关注技术赋能下的教学创新(如虚拟现实情境模拟、大数据学情分析),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1] 郑树军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J]. 天津教育 , 2024(27):137-139.

[2] 张丽君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D]. 长江大学 ,2024.

[3] 王萍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 [J].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4(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