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课堂构建
卢燕
福建省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 363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三、课程目标 $$ (三)学段要求”中的“第二学段(3-4 年级)的【阅读与鉴赏】”中,提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上述内容,对中段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也为中段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方向。
一、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爱读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阅读教学,一方面构建阅读内容与学生认知、现实生活的内在逻辑联系,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以兴趣为桥梁,建立阅读与学生兴趣的连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独有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1]
例如,在开展三下《燕子》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现实燕子和视频燕子的不同,并让学生通过个人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在描述感受中获得成就感。在此之后,教师让学生对比课文中关于燕子飞行时的形态描述,使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有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落实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春天的燕子,尤其是重点展示燕子在飞行时的形态,调动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内心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此之后,教师与学生一块到附近的公园欣赏燕子飞行的姿态,并让学生运用文字描写此种姿态,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完成个人的写作后,教师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阅读文本中关于“燕子飞行姿势”的段落,而学生很快找到文章的三、四段,并勾画出个人喜欢的句子,如“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此后,学生写出如下感受:文中把小燕子飞行的动态写得如此逼真,比我写的“小燕子像是滑翔机”更好。通过从兴趣入手,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观察、描写和对比中,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描述的燕子之美,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二、从方法入手,让学生会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讲授学生思维的方式,尤其是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基于此,教师主要从阅读方法入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式,也为学生后续的系统性把握文本奠定认知基础。[2]
例如,在讲授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围绕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围绕课文寻找每一段的中心句子,并结合这些中心句子建立与主题的连接,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教师从每段入手,让学生依次阅读对应的段落,并思考每段的段意。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每一段讲的具体内容,且每一段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个内容?在经过上述提示后,学生可以精准地找到段落开头的句子,继而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在学生总结上述句子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些段落的中心句与题目是何种关系?学生不约而同得出:“西沙群岛十分富饶!”通过从具体的阅读方法入手,让学生掌握每一段的关键句,并在梳理关键句与主题的关系中,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框架,使学生学会阅读。
三、从表演入手,让学生深读
“生活是情境化的语文,语文是文字化的生活”。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将文本内容“演”出来,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性格,并表现此种性格。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可让学生将此种性格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辩证性、立体性认识此种性格,实现语文阅读层面的育人,使学生在阅读中走深,走实。
例如,在讲授三下《陶罐与铁罐》时,教师从表演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提炼”两位主角的性格,联系生活进行想象,并以表演想象内容的方式,感受文本所要阐释的深刻内涵,实现学生的深读。在实际阅读中,教师让学生勾画表现两位主角性格的句子,并结合实际进行表演。在此,分享两位学生的表演: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不敢。”顺势低下头。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碰,你个懦弱的东西!说着,鼻子发出不屑的“哼”。
陶罐:我们是用来装东西的,不是用来比坚硬的。
铁罐:快住嘴,你怎么可以和我相提并论!
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感受。一位学生回答如下: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进行对比”,而是要谦虚,相互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开展阅读,让学生真正将文字读“活”,读到现实生活中。做到“深读”,实现阅读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范围,设计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的阅读方式,既要让学生知晓文章说了什么,更要启发学生思考文章内容背后的内涵,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丽 .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J]. 华夏教师 ,2025(9):90-92.
[2] 郑翠雪 .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3(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