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宣传在提升政务透明度中的作用与挑战

作者

杨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83000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宣传已成为政务信息传播的核心渠道。政务新媒体平台通过政府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移动客户端等载体,实现了政务信息的即时发布与互动反馈。这种传播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政务公开的时空限制,更通过数据开放、在线服务等功能,推动了政务透明度的实质性提升。然而,网络宣传在赋能政务透明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适配性不足、舆论引导难度加大及信息安全风险等挑战。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实观察,探讨网络宣传在政务透明度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困境。

二、网络宣传对政务透明度的推动作用

(一)信息传播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网络宣传的即时性特征彻底改变了政务信息的传播路径。传统政务公开依赖纸质文件、新闻发布会等渠道,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而网络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实时推送等技术,能够在事件发生后数秒内将信息传递至全球用户。例如,某地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部门通过政务微博同步发布处置进展,公众可在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避免谣言扩散。这种传播效率的提升,使政务公开从“事后通报”转向“实时同步”,显著增强了透明度。

(二)公众参与度的结构性转变

网络宣传打破了传统政务公开的单向传播模式,构建了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机制。政务新媒体平台通过评论区、在线调查、直播互动等功能,为公众提供了表达诉求、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例如,某省在制定民生政策时,通过政务微信公众号开展民意征集,收集到数万条有效建议,其中部分内容被纳入政策文本。这种参与式治理模式不仅提升了政策科学性,更通过公开讨论增强了公众对政务决策的信任感。

(三)政府公信力的多维构建

网络宣传通过数据开放与可视化呈现,为政务透明度提供了技术支撑。政府部门通过建设数据开放平台,将财政预算、公共资源交易等核心数据以可机读格式公开,供公众查询与分析。例如,某市将教育经费使用情况以图表形式在政务网站展示,公众可直观了解资金流向。这种“用数据说话”的公开方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增强了政府公信力。

三、网络宣传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技术适配性与平台生态的矛盾

网络宣传依赖的技术体系与政务公开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算法推荐、短视频等新兴技术虽能提升信息触达率,但其娱乐化导向可能导致政务信息被稀释。例如,某政务短视频账号因过度追求流量,将政策解读与娱乐内容混杂,引发公众对信息权威性的质疑。另一方面,政务新媒体平台分散于微博、微信、抖音等多个生态,导致信息发布标准不统一,增加了公众获取完整信息的难度。

(二)舆论引导的复杂化与风险性

网络舆论场的去中心化特征,使政务宣传面临更大的引导压力。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化表达、非理性争论,可能扭曲政务信息的本意。例如,某地发布环保政策时,因部分网民对政策细节理解偏差,引发群体性负面舆情。此外,网络水军、境外势力等非理性因素的介入,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场的复杂性。政府部门需在保障言论自由与维护社会稳定间寻求平衡,这对舆情监测与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双重困境

网络宣传的开放性特征加剧了信息安全风险。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若存在技术漏洞,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例如,某地政务云平台曾因安全防护不足,导致部分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此外,数据开放过程中如何平衡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某市在公开交通违章数据时,因未对车牌号进行脱敏处理,引发公众对隐私泄露的担忧。

四、网络宣传与政务透明度的共生关系

网络宣传与政务透明度并非单向作用关系,而是相互塑造的动态系统。一方面,政务透明度的提升依赖于网络宣传的技术赋能。例如,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数据存证中的应用,可确保信息不可篡改,增强公开的可信度。另一方面,政务透明度的深化也推动网络宣传的范式革新。例如,某省通过建设“透明政府”数字平台,整合政务公开、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服务供给”的转型。

然而,这种共生关系也潜藏风险。过度依赖网络宣传可能导致政务公开的“形式化”倾向。例如,部分政府部门将政务新媒体运营简化为“每日发文打卡”,忽视公众实际需求。此外,技术依赖可能加剧“数字鸿沟”。例如,老年群体因网络使用能力不足,难以通过新媒体获取政务信息,导致公开效果打折。

五、结论与展望

网络宣传在提升政务透明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效能的发挥需以技术适配、舆论引导及信息安全为前提。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聚焦以下方向:一是探索政务新媒体平台的标准化建设路径,解决信息碎片化问题;二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舆情预警模型,提升舆论引导的精准性;三是完善政务数据开放的隐私保护机制,平衡公开与安全的关系。唯有在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网络宣传与政务透明度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蒋瑾 , 王磊 . 大数据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24(14):160-161.

[2] 伊文臣 , 李静芳 . 激发政务新媒体效能助力治理能力现代化 [N]. 山西日报 ,2025-04-2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