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尹晓蓓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 2551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收知识,难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且无法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日益凸显,合作化教学凭借其互动性、包容性的特点,成为摆脱这一困境的重要路径。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奠定组织架构基础
科学分组有利于打破传统课程“个体孤立学习”的局限,让不同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的学生形成优势互补。合理的小组构成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避免“少数人主导,多数人沉默”的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后续合作探究搭建稳定的组织框架,让合作化教学从形式走向实质。基于此,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表达能力、性格特质等因素,采用异质分组原则组建小组,并设置“记录员”“发言人”“协调员”等角色,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以部编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按“2 名文本理解能力强 +2 名表达流畅 +2 名细致耐心”的异质原则分组,每组 6 人。为每组分配与课文相关的角色任务,如“记录员”负责整理小组对“诸葛亮如何谋划借箭”的关键情节分析;“发言人”准备分享小组对“周瑜为何妒忌诸葛亮”的人物性格解读;“协调员”把控讨论节奏,确保讨论围绕“借箭成功的关键因素”展开。这样的分组既然不同能力的学生各展所长,又能通过互补共同完成对《草船借箭》核心内容的探究,避免因能力失衡导致部分学生游离于合作之外,为后续深入学习筑牢组织基础。
二、设计梯次探究任务,落实精准施教理念
梯次探究任务能兼顾学生个体差异,避免任务过难打击信心、过于简单缺乏挑战的问题。不同难度的问题可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参与探究,逐步提升语文思维与探究能力,同时让合作过程更具针对性,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基于此,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水平,将探究任务分为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三个层次,布置任务时明确要求,引导小组内合理分工,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中产生更强的获得感。
围绕《草船借箭》,教师可设计三层梯次任务,基础层任务为“找出文中描写借箭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的关键语句,梳理借鉴完整流程。”由小组内基础较弱的学生主导完成,帮助其夯实文本梳理能力;提升型任务为“分析诸葛亮算准天气、了解曹操性格、善用船只等谋划细节,说说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由中等水平学生负责,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拓展型任务为“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草船借箭》故事对现代人际交往或问题解决有哪些启示”,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引领探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先独立完成对应任务再汇总交流,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配的任务中深入思考《草船借箭》内涵。
三、积极开展组内讨论,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组内讨论的核心要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反思、总结提升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纵向维度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在分享观点、质疑辩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弥补自身认知局限,同时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让语文学习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建构,实现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基于此,教师需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学互鉴,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针对《草船借箭》,教师可提出核心讨论话题:“你认为诸葛亮借箭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智慧、勇气,还是对他人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讨论开始后,小组内先由“记录员”分享梳理的借箭流程,为讨论铺垫;之后成员各抒己见,有人认为“算准大雾天气提爱心智慧”,有人提出“敢于靠近曹营需要勇气”,也有人强调“甚至曹操多疑才敢‘虚张声势’。”在此期间教师巡回引导,鼓励学生引用文中语句支撑观点。通过激烈讨论,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草船借箭》中人物智慧的认知,还学会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在互学互鉴中提升了语文思辨与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合作化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科学分组筑基、梯次任务精准、组内讨论赋能的三维路径,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这一模式不仅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找到适配的角色与任务,在互学互鉴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与责任意识,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进一步优化小组评价机制,关注合作过程中的个体成长,让合作化教学持续焕发生机,成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娟 .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读写算 ,2024,(23):92-94.
[2] 马学莲 . 合作在关键处定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探究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4,(0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