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之我见
沈婧鑫 蒋银艳指导老师
邵阳县第十一初级中学 422100
中华美德何以为记?
德,须归各心。
德,一曰尊老幼。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幼者,德之人也。然如何付诸行动?未若行动于小事,若乘于公交车上,见老幼,颠簸而立,汝当起身,以座让之;若行于路口,见老幼欲过之,当上前问其故,寻警察助其也。此皆善小,然今少之。尊老幼乃我国之大德也,此美德安能忘之?非泛泛而谈,诸位当为此付诸行动。
德,二曰俭。《朱子家训》尝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余幼时,院前尚有桑树,今伐之,成双双木制箸,而人费之。今树木植被愈少,绿洲多成沙漠,如此者,今乃众多矣。此皆不俭而致,夫节俭者,国之盛德也,此盛德不当传乎?
德,三曰爱国。曹植尝云: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范仲淹亦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立而回首,自建国来,七十二年矣。余祖国经多少风雨硝烟洗礼,多少爱国人士为此彻夜长吟,多少革命先烈为此前赴后继!此精神, 岂非美德乎?爱国之情怀,岂非德之精髓邪?
是为中学生,德又当何为之?
莫言此事离我远,浮世三千,此德长相伴。尊老幼、敬亲长、爱同学、惜花草、怜树木、珍米粟。皆为德也,皆小事,皆易成,何不为乎?
吾尚美德,德归吾心。吾望未来终有一日,吾辈少年之精神愈实,吾辈之青年品德愈高,吾国人民之品行愈高尚!德,似种子乎!愿于人心生根发芽,人皆有德,德皆崇高。世界理当如此!
爷爷的“家”
沈婧鑫 蒋银艳指导老师
“反正你也不要这个家了”,自记事起这听了千百遍的话,又成功地结束了爷爷和奶奶的争执。
我推开房间的门,忍不住问爷爷:“爷爷,为什么奶奶总说你不要这个家了?”
爷爷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发,良久才开口道:“囡囡啊,给你讲个故事吧!”我抬头望着爷爷,爷爷眼里闪烁着我读不懂的光芒!
那年的春天,组织上一纸红色的调令把爷爷从抚州市调到了偏远的金溪消防中队。这个中队当时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一穷二白。几间破瓦房,一片荒山坡,茅草齐腰的简易公路,爷和 20 来位官兵就被搁浅在这片荒郊上。
爷爷的心理矛盾极了,是留下来?还是打包走人?爷爷背着手在走在高低不平的营区里,看着无所事事缩着脖子晒太阳的战士,爷爷深思熟虑后决定:既来之,则干之。
爷爷设定两个目标一是解决吃饭问题,二是建设绿色的军营。爷爷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带着战士们把废弃的工棚修缮一新,砌了灶台,买了铁锅,结束了一天吃两顿饭凑着过的日子。在经费不足的日子里,买有钱买柴火,就带着战士们上山砍;没有钱买菜,就带着战士们开荒种菜、喂猪、养鸡鸭。官兵们肚子吃饱了,心里也暖了,渐渐觉得
中队才像个“家”了。
爷爷站在整齐的队列前面大声地问战士“同志们,你们想不想要一个舒适的新环境?”“想要”战士们嘹亮的回答响彻了军营上空,爷爷的眼眶都湿润了。
我平凡而又伟大的爷爷决定搬掉营区前座山头,拆旧房盖新楼。带着官兵们早上 5 点开工,晚上 9 点下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天晴下雨,劳动不止。爷爷身先士卒,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去,重担苦活都是抢着干。受伤了还不肯去医院,自己简单包扎后笑着说:“共产党员,轻伤不下火线!”
人心齐,泰山移,短短的时间,战士们将小山头夷为平地,在上面盖起了新楼房。
爷爷把所有的时间献给了军营,确把生活的重担压给了奶奶,更是胳膊肘往外拐,把家里仅有的积蓄补贴建训练塔,铺百米跑道。奶奶为此急红了眼……
我看着眼前两鬓斑白的爷爷,我读懂了爷爷眼里的光芒,读懂了爷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而成的家。爷爷的“家”也将会护佑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