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江月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一、背景概述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提出,美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在基础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大单元教学是指在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核心内容,将各个美术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整合、串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将零散的美术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美术知识,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例实践探究
(一)基于教材,在大单元视角下实施主题性综合单元教学确立主题:节日里的民间美术。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美术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通过整合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形成一系列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主题教学单元。再通过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为 15 课,每一个课程所属领域不同、知识点和内容衔接比较分散,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较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从表现技法和造型元素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突破常规,以核心大概念统领大单元教学新范式提炼大观念:民间美术以不同的形式给予生活无尽的精神力
常规的单元教学,往往局限于内容上的简单联结,而本单元通过门神画、年画、龙灯、风筝等民间美术形式的探讨,不仅让学生从艺术特点发现其共性,习得知识与技能,更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意义为何?如何通过学习能获得素养提升?
大单元教学是以美术学科大概念为统领,以大主题、大任务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取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具有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主题和活动方式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王大根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提出,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大概念具有生活价值,学生在知识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不断应用提高知识的迁移性,从而可以应对各种情境的变化。因此,用大概念统领大单元教学才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获得概念性理解,学会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息息相关,反映民众求善祈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目标导向,以任务驱动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传统艺术元素进行创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一类传统民间美术的魅力,掌握基本的传统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本单元教学设计将遵循“欣赏 - 探究 -实践 - 创新”的教学思路,通过五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湘美版四年级下册“节日里的民间美术”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
审美感知:欣赏年画、门神画、风筝、龙灯作品,感受其造型、色彩、工艺之美, 提升审美感知力。
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通过平面绘画、立体制作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活动,培养 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文化理解: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感受民间艺人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构建内容体系
先根据湘美版四年级下册中国传统民间美术课程,选择节日民俗活动中的民间美术作为大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第 1 课:春节到。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 门神画、年画等,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通过临摹绘画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表现力。
第 10 课:中国龙。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龙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结合元宵节玩龙灯习俗,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同学合作制作一条“龙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第 14 课:风筝。学生了解风筝的造型、色彩及制作原理,体验扎、糊、绘、放 的过程,从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形成对传统民间艺术喜爱。
再以其艺术表现手法和造型元素的内在联系构建内容体系,设置学习活动。
3. 设置学习任务
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或任务形式设置一系列学习任务,如课堂讨论、作品欣赏、实践操作、创意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在实践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新,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反思
通过对湘美版四年级下册“节日里的民间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究,有以下几点结论:
1. 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大单元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 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大单元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4.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实现了从知识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有效改善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碎片化的现状,整体优化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发展奠定到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 王大根 . 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