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微探
邰福成
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一中学 324000
引言
数学是初中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意义重大。课堂提问作为数学教学常用互动方式,是连接教与学的关键桥梁。在教育改革深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背景下,课堂提问有效性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探索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迫在眉睫。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一)提问目的不明确
部分教师课堂提问缺乏明确目标,随意性强。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 章节时,有的教师提出 “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数吗?”这类问题宽泛,与教学重点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明确思考方向,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概念,浪费课堂时间,降低教学效率。
(二)问题难度不合理
问题难度把握不当是常见问题。一些教师提问过于简单,如在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 教学中,问 “三角形有几条边?” 这类问题学生无需思考便能回答,无法激发思维,不能促进知识深化。相反,部分问题难度过高,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如在九年级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初期,直接让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因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不足,无从下手,易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习积极性。
(三)提问方式单一
课堂提问方式较为单一,多为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缺少互动性与启发性。许多教师习惯按教材顺序提问,形式单调,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协同学习技巧并没有好处。
(四)对学生回答反馈不足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未给予明确评价,学生不清楚回答正确与否,难以从中获取学习反馈,无法改进学习。部分教师反馈简单,仅用 “对”“错” 评价,未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分析与引导,错失拓展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理解的机会。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问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将抽象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学习八年级下册 “一次函数”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乘坐出租车时,出租车费用与行驶里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能否用数学式子表示?” 此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可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通过构建富有启示和分级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渐进行深度思考。在九年级下册 “圆” 的教学中,教师提问:“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其他形状可以吗?” 学生需从圆的性质出发,对比不同形状特点,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提升思维品质。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提问能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在七年级下册 “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请说出点(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并说明确定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可了解学生对坐标概念与确定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解,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优化问题设计
教师需要深度探究教科书,明确教学目标和难点,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问题。在七年级上册 “整式的加减” 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算。教师可设计问题:“化简式子
3x2-2x+5-(2x2+3x-1) ,请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该问题紧扣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掌握整式加减运算方法与依据。
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与最近发展区,设计难度适中、具有层次的问题。以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 为例,可先问基础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接着问:“已知两个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相等,如何证明它们全等?”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提出拓展问题:“在复杂图形中,如何找出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把握提问时机
在知识衔接过渡时提问,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在七年级下册从 “相交线” 过渡到 “平行线” 教学时,教师提问:“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回顾相交线知识,思考与平行线的关联,顺利引入新知识学习。
当学生对知识理解出现困惑、思维受阻时,及时提问引导。在学习八年级下册 “勾股定理” 应用时,学生对如何构建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存在困难,教师提问:“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哪些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直角三角形?” 启发学生思考,突破思维障碍。
(三)多样化提问方式
封闭式问题用于巩固基础知识,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九年级下册 “二次函数” 教学中,封闭式问题如 “二次函数 y=ax2+α bx +c ( a≠0 )的对称轴公式是什么?” 开放式问题如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并说明理由。” 两者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针对复杂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学习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 的实际应用时,教师提出问题:“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 20% ,若该商品进价为 100 元,求标价是多少?” 让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与思维碰撞。
(四)重视理答与反馈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评价,明确告知回答是否正确。对于正确回答,给予肯定与表扬;错误回答,指出问题所在并引导纠正。如学生回答九年级上册 “相似三角形” 相关问题后,教师说:“你的回答思路清晰,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运用准确,非常棒!” 或 “你对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理解有误,应该是…… 请再思考一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培养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后,让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其他小组评价,最后教师总结。
四、结语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对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通过优化问题设计、把握提问时机、采用多样化提问方式与重视理答反馈等策略,提升提问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探索与创新,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提问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助力学生数学学习与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晓红 . 合理应用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J]. 数学教学通讯 , 2024(5):80-82.
[2] 毛逸群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优化 [C]// 首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论文集.2025.
[3] 扎西扬毛 .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3(1):127-129.
本文系呼伦贝尔市 2024 年度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课题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为2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