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高效教学路径的实施

作者

唐娟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52604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第一学段(1-2 年级)”中提到“通过操作、游戏、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能力,而通过操作、游戏、制作等具象化的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从感性的实践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一、通过学具,让学生说中学,理解概念

通过运用学具,有利于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学习的正向反馈,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助力学生理解原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边做边说,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1]

例如,在开展二年级上册“认识直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学具判断直角,并在边说边做中,掌握直角概念,并寻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实际的直角概念理解上,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直角尺,并让学生找一找具有如下特征的角:一条边是平平的,另一条边是竖着的,直直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容易找到三角尺中的直角。在大部分学生找到直角后,教师让学生寻找身边具有“直角”的物品,并指出判断的依据。一部分学生指着课本,用直角尺的直角与课本的一角贴合,让直角的一边与课本的一边重合,观察课本的另一边与直角尺另一边是否重合,并判断出课本的这个角为直角。另一部分学生则是通过此种方法,找出桌面上有四个直角。在学生掌握直角概念后,教师让学生运用三角板画一画直角,并提示学生回忆直角的概念。有的学生用铅笔沿着直角的部分画,并说道:“直角是一个横横的边和一个竖着的边构成,且两个边交于一个点上。”通过用学具的方式,教师让学生理解直角的概念,并运用学具找直角,画直角,提高学生对直角概念的理解。

二、制作模型,让学生做中学,提高效率

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接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物品,让学生结合这些熟悉的物品,熟悉图形的基本特点,从学生的最近认知区域入手,开展模型的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与模型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模型制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空,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2]

例如,在开展一下“认识平面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制作模型的方式,让学生亲手“制作”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实际的落实上,教师首先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引入长方体、正方体、球、三棱柱,并将这些立体几何的侧面向学生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其次,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四种图形的特点:圆的边是弯弯的;三角形有三条边;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是歪歪的;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是长长方方的。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后,教师让学生找出身边的四种图形,并依次画出来。在此之后,将画出来的图形“撕”出来,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是哪种图形,以及对应的原因。在此,以文字形式分享一位学生的制作成果:我制作了三个图形。首先是我手中的作业纸,这个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是长长方方的。其次,我把作业纸的短边向长边一侧对折,并将多余的部分撕下来,这个是正方形。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最后,我按着折印,撕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边构成的。让学生“制作”模型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去观察、思考、实践,真正在做中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特点,更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想象,积极实践,使学生感受平面图形模型制作的快乐。

三、借助游戏,让学生用中学,解决问题

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生活性、趣味性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知识应用的快乐。在实际的游戏开展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小达人”,开展购物活动,更让学生在实际的购物中,复习纸币的兑换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进行一下“买卖我做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购物小达人”,开展“购物模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首先对教室进行布置,准备相应的物品,还让学生选好各自的角色,如卖家、买家等。其次,分发货币,教师准备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如100 元、50 元、10 元、5 元、1 元、5 角、1 角,并分发给学生。最后,制定规则。“卖家”可以自主设定物品的价格,而“买家”可以和“卖家”商讨价格,争取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在此,分享一段学生的购物场景。买家:“这本书多少钱?”卖家:“5 元 2 角。”买家:“可不可以便宜点? 4 元 8 角行不行?”卖家:“实在不挣钱,要不 4 元 9 角吧!”买家:“好的。我给你5 元。”卖家:“书给你,收你5 元,购书4 元9 角,找你1 角。”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教师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人民币应用的实际意义,更让学生在人民币的应用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实用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购物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操作教学入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中,感受知识的具象化,学会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应用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更需要基于学生的已有水平,设计集趣味性、实操性、生活性于一体的实践操作模式,解放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想象的天性,实现数学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杨宏磊 . 体验式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1):35-37.

[2] 雷长娣 .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意义与实践策略研究 [J].电脑校园 ,2025(15):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