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吴涛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涧溪镇鲁山中心小学
引言
随着 " 双减 " 政策的深入实施,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传统语文作业存在机械重复、形式单一、负担过重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教材中的作业系统虽然有所改进,但仍需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转化。本文将从问题分析、优化策略和实践案例三个维度,系统探讨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路径,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重目标。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量过大,加重学生负担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普遍存在数量过多的问题,尤其是机械性抄写作业占比过高。以生字词练习为例,常见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个生字抄写多遍并组词造句,这种简单重复的训练方式既耗费时间又效果有限。课后练习中经常出现同一知识点的反复操练,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部分教师还存在盲目布置教辅材料习题的现象,导致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远超规定时长,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这种过重的作业负担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作业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传统语文作业以书面练习为主,形式较为固定和呆板。常见的作业类型包括抄写生字、完成练习册、写日记作文等,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例如,在古诗学习后,作业往往局限于背诵和默写,很少设计情境化的应用练习。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导致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三)作业评价简单,反馈效果有限
当前语文作业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批改轻指导的问题。教师批改作业时多以对错评判为主,常用简单的等级或分数进行评价,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建议。例如,作文批改中常见的是给出总体评价和分数,但针对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具体改进建议较少。同时,作业评价主体单一,基本由教师完成,缺少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这种简单的评价模式难以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不利于学生的持续进步。
二、" 双减" 背景下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
在 " 双减 " 政策要求下,教师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和数量,重点提升作业质量。可以采取精选精练的策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题目,避免简单重复。例如,在字词练习中,可以减少抄写遍数,增加词语运用情境的设计;在阅读练习中,可以精选典型文本,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题目。同时,要加强作业的系统性设计,统筹考虑课前、课中、课后作业的衔接,形成有机整体。还可以尝试 " 作业超市 " 模式,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作业的个性化。
(二)创新作业形式,增强实践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不断创新作业形式,增加实践性、体验性作业的比重。可以设计观察类作业,如记录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实践类作业,如开展采访调查活动;创作类作业,如制作语文小报或绘本;探究类作业,如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主题单元时,可以设计 " 节日习俗调查 "" 节日美食制作 ""节日故事创作 " 等多样化作业。这些创新形式的作业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还能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完善评价机制,发挥育人功能
建立多元、动态的作业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实施分层评价,针对不同学生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丰富评价方式,引入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多元主体评价。例如,可以设计作业评价量表,从完成态度、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还可以建立作业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进步轨迹。评价时要注重正向激励,多给予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三、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案例
(一)基础型作业的优化案例
以字词巩固作业为例,改变传统的多遍抄写模式,设计" 生字开花 " 趣味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字,写出它的拼音、部首、笔画,并围绕该字进行组词、造句、编故事等拓展练习。例如,以 " 春 " 字为核心,可以组词 " 春天 "" 春风 ",造句 " 春风吹绿了柳枝 ",编写关于春天的小故事。这种作业既巩固了字词基础,又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表明,这种优化后的基础作业学生更愿意完成,效果也明显优于简单抄写。
(二)拓展型作业的设计案例
在学习寓言故事单元后,设计 " 寓言新编 " 创意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学过的寓言故事,改变其中的某个要素(如角色、情节、结局等),创作一个新版本。例如,改写《狐假虎威》中狐狸的结局,或者将故事场景搬到现代。完成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文字创作、漫画绘制、短剧表演等。这类作业不仅检验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评价时,重点关注创意的新颖性和表达的完整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三)实践型作业的创新案例
结合" 我们的社区" 主题单元,设计" 社区语文小调查" 实践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社区中的语文元素,如店铺招牌、宣传标语、公告栏等,记录其中的用字用语情况,分析其表达效果。还可以采访社区居民,了解他们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调查结果可以制作成手抄报或 PPT 进行展示交流。这类作业将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 双减 " 政策为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还能提高作业的育人效果。本文提出的控制作业总量、创新作业形式、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优化后的语文作业更加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强调知识巩固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关注学习结果与成长过程的平衡。未来,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智能化、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路径,加强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建立更加科学的作业管理体系。同时,要重视作业研究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持续改进作业设计,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思聪.“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与弹性作业设计[J].读写算 ,2025,(23):49-51.
[2] 杨凤丽.“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策略[J].读写算 ,2025,(2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