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路径

作者

林彩艳

漳州市巷口中心小学 363000

空间观念是指对空间物体,或是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的认识。通过空间观念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从物体特征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结合几何图形想象所描绘的物体;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语言想象、表达物体的空间位置和相互之间的方位关系;让学生感知并描绘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Flase 动画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单一的输出双向化,并通过图像、音像、动画等方式,直观呈现几何知识,助力学生关于几何图形相对位置关系的空间观念培养,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一、运用几何画板,“解构”图形,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逻辑

几何画板作图方便,且准确美观,优势在于强大的动态性和智能的动态度。通过几何画板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问题在几何画板上“提问”,并在基于“数学原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路径,助力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逻辑。[1]

例如,在讲授“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对梯形的面积进行“解构”,尤其是从切割、拼凑、迁移等视角入手,让学生从不同维度感受几何图形变化带来的趣味性和逻辑性,更激发学生的梯形面积探究热情,实现学生空间观念逻辑的塑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引入如下问题:如何证明梯形的面积: 。此公式的合理性?在提出此项问题后,为了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呈现如下图1 的内容:

图 1

在呈现上述动态图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发现什么了?学生给出如下答案:两个一样的梯形,重新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大部分学生发现此种规律后,教师作出如下提示: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学生给出如下答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false,而梯形面积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 。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出提示: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如何表示?学生给出答案:平行四边形的底为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通过此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并借力于几何画板,让学生感受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直观感受此种过程,促进学生空间观念逻辑的形成,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借力超级画板,“迁移”生活,让学生学会空间思维思考

超级画板是为我国基础教育量身定做的 数学教学软件,集数学工具和课程资源于一体,是目前最为完善的动态教学平台之一。超级画板不仅可以画几何图形,而且还可以实现动态几何构图、动态图形变换、绘制动态函数方程曲线等等。[2] 为了让学生学会通过空间思维思考现实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引入超级画板,出设生活性的问题,让学生将生活的真实物品抽象为几何图形,并借力超级画板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学生空间思维的塑造。

例如,在开展“圆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如下生活化问题:小陈有一面圆形的桌子。为了避免桌子变脏,小陈想买一块桌布,请问这个桌布需要多大面积?因为学生尚未学过圆形面积,所以学生毫无头绪。对此,教师引入图2. 图3、图4 内容(三幅图为动态图截图),让学生思考:

图 2

图 3

结合圆的“分解”图,假如最后的图形是图 4,应如何求解图 4 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近似于何种图形?学生回复:近似于平行四边形。对此,教师进一步作出引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求?学生认为:底与高的乘积。教师趁热打铁继续问道:底是圆的哪一部分?高是圆的哪一部分?学生仔细观察,得出如下答案:底为圆周长的一半,高为圆的半径。有些学生迅速给出如下答案:圆的面积是圆周长的一半与圆半径的乘积。通过引入生活化安利的 方式,并启发学生将生活实物转化为图形,借助超级画板一步步推理,实现学生空间思维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 4

三、应用Flash 动画,“制作”图形,让学生学会空间语言表达

图 5

通过 Flash 动画,开展图形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动态化观察图形的制作过程,并以此作为借力点,使学生观察图形的整个变化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交互白板,将 Flash 动画投屏到每位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学生在一步步实践中制作图形,并借助数学语言表达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授“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 Flash 动画的方式,呈现圆柱表面积拆解的过程,让学生结合拆解图形,逆向制作圆柱体,并通过圆柱相应的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如下图5 所示:

在呈现上述圆柱的拆解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反复观察交互式白板中圆柱变化,并回答如下问题:上下两个圆与中间长方形的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而学生发现: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圆的高为长方形的宽。在学生得出上述答案后,教师让学生结合上述答案,制作两个全等的圆以及符合图中要求的长方形,并制作出一个圆柱。在此,分享一位学生的制作过程:制作两个半径为 2 厘米的圆;制作一个宽为 3 厘米,长为 2×π×2 厘米的长方形;结合Flash 动画,制作一个圆柱。

通过 Flash 动画的方式,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圆柱的拆解过程,并通过逆向思维制作圆柱,不仅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使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空间,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塑造。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塑造中,教师需要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构建与空间观念教学要求的连接,更需要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结合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一步步去观察、思考、实践,感受几何图形的独有魅力,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在几何教学的正向赋能。

参考文献

[1] 杜芬芬 . 新时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发展研究 [J]. 黑龙江科学 ,2025,16(13):135-137.

[2] 汤晓燕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J]. 数学之友 ,2025(10):94-96.

注释:本文系 2023 年度漳州市教育装备中心(漳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空间观念培养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 ZXK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