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生活教育” 理念下小班生活区环境创设策略

作者

张雪怡

张家港市文昌幼儿园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 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作为一名普通的幼教工作者,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密切相关。随着“ 课程游戏化” 理念在一线工作中的不断丰富和实践,在日常探索和创造中,我发现,班级环境创设中体系生活化、游戏化,是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第一步。

一、生活区创设的价值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一部分家庭中的老人和父母对幼儿过度爱护,使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一些看似体现"爱"的行为,实际上已无意间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对成人产生了依赖感,久而久之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古语曾说:“ 五岁成习,六十亦然” 。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秩序的敏感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的生理看,随着幼儿的身体发育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简单自理能力的生理基础;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自我意识的形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脱离出来,使她们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纲要》中健康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布局,融入“ 生活即教育” 理念

生活活动的内容渗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中,幼儿看到爸爸、妈妈在家中拖地,也想去尝试一下,说明幼儿很喜欢模仿,特别是爱模仿自己的妈妈。他们常常觉得妈妈什么事情都会做,是很能干的人。于是,我产生了把班级的生活区打造为“ 温馨的小家” 这样一个理念。

在创设中,我们以温馨为主题出发,处处考虑到细节,不仅美观有装饰性,还考虑到位置、高低是否适合和便于幼儿的操作。生活是美好的,家庭是温暖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参与性油然而生。以“ 家庭” 为模式的生活区,一下就成为了幼儿最喜爱的区的地方。

三、多元开放,设置“ 教育即生活” 区域

(一)在和谐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和幼儿进行过一系列的讨论后,探索出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很多。例如:美丽的小花窗帘——想到窗帘,会是家中一个很重要的装饰,怎样即美观,又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呢?我们在窗帘上订了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纽扣,这样幼儿既锻炼了扣纽扣这一技能,又在扣好纽扣的同时,美丽的小花窗帘也装饰好了!幼儿看到自己的成果,不仅感受了美,也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当有幼儿提出:家里需要餐厅,我们和幼儿挑选了一块红格子的花布,又从自然角拿来了一瓶花。一下子餐厅的氛围就出来,幼儿都迫不及待的在桌布坐一坐,说说话,切一切蔬菜。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完全融入其中,每次收玩具的时候,幼儿常会说:“ 我还想在玩一会!”

(二)在探索发现中体验生活的智慧

实物更加真实,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在我们的“ 温馨小家” 中,袜子、衣服、牙刷、牙膏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东西,而且都是幼儿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用过或者曾经用过的。在刷牙的游戏中,我们给幼儿准备了真实的牙膏和牙刷,幼儿很感兴趣,甚至幼儿回说:“ 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帮我挤牙膏的,我最喜欢挤牙膏了!” 牙膏怎么挤、一次挤多少呢?这样真实的问题,在幼儿的不断操作中,得到了练习和答案。很多孩子,由此活动后,从不喜欢刷牙到喜欢刷牙,从不会挤牙膏到会挤牙膏,从不会刷牙到会刷牙,我想这一系列的改变正与游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吸引幼儿参与这样的游戏正是这样的情景和真实的材料。

环境创设好的第一天,我没有立刻请幼儿进去,而是以参观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在这个“ 家” 中物品的摆放和材料的使用。在引导幼儿参观中,幼儿不由的会说出,很漂亮,颜色鲜艳,形式多样,而且都迫不及待的想去这样一个“ 温馨的小家” 中。区域开放后,一开始只是限于摆弄材料,例如:把窗帘上的小花,通过解纽扣的方式下下来:牙刷放进洗衣机里;衣服和袜子,一起放在洗衣机里洗等等。不一会,原来干净整洁的家,一下变得一团乱。在游戏的起初,我并没帮助幼儿整理,而是希望通过幼儿自己去观察到前后的变化。终于,当幼儿发现我们的“ 家” 很乱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教学活动开始了。怎么样整理衣服、洗衣服的顺序、袜子怎么套在一起等,这一些类的活动都是幼儿想学,并且乐意于尝试的,我想这于班级中“ 温馨的家” 是分不开的。这样的情境更加了激发起幼儿想去尝试、收拾、整理的愿望。

(三)在集体交往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生成活动中,孩子会不断的出现问题,我们也会根据幼儿合理的需要进行逐步的添加。例如:洗完衣服,没有地方晒,那就需要衣架,怎么样晾衣服呢?这样的讨论不仅内容得到了丰富,也从方方面面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不同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幼儿不断的在活动中,从单一洗到多元化的劳动,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活经验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延伸活动——切菜:洗洗、切切是幼儿很喜爱的游戏。在家中,幼儿还没有切,家中已经从孩子的手中夺去了小刀。在“ 温馨的小家” 中,我们为幼儿配备了安全的塑料锯齿刀,从切黄瓜开始,幼儿感受到了切菜的乐趣,这样的游戏总是让幼儿乐此不疲。不但的生成和延伸活动,让生活区不断的充实,同时也丰富了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动手能力。

我想幼儿这样的兴趣,源于一个属于幼儿的自己的“ 小家” ,在这个小家中,幼儿才是真正的小主人。生活是美好的!这样的感受,我想在“ 温馨的小家” 生活区里,已经充分的让幼儿感受到了。当生活区变为幼儿最喜爱的区域时,当生活区变成了幼儿动手操作的乐园,却乐此不疲,当生活区从幼儿不会收拾,到收拾的井然有序。我想这都是与生活区环境的创设式分不开的。在这过程中,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

班级环境的创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应该是有幼儿参与的事。班级创设的区角环境及游戏,都是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是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通过与幼儿共同发觉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探索和操作,最终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生活,在细节中体现教育的价值,是我们不断追求和坚持所在。我们与孩子同在路上。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年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