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可追溯性研究

作者

江燕锋

肇庆市创兴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四会市 526200

引言

电力工程中的设备、管道及构筑物长期处于复杂环境中,易受腐蚀影响,这不仅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威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防腐质量作为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验收与检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而检测可追溯性是保障防腐质量验收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关键,它能实现对防腐施工全流程的追踪与管控。因此,深入研究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可追溯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可追溯性的重要意义

防腐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电力工程中,诸如输电线路杆塔、变电站设备、地下电缆管道等设施,长期暴露在大气、土壤、水等环境中,腐蚀会不断侵蚀其结构,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结构强度降低。若防腐质量不达标,可能出现杆塔倾斜、设备短路、管道泄漏等问题,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检测可追溯性为防腐质量验收提供了可靠依据,意味着防腐检测过程中所涉及的样品、数据、方法、设备及人员等信息都能被清晰记录和追踪。当对防腐质量验收结果存在疑问时,可通过追溯相关信息,查找问题根源,确保验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追溯性也能规范检测行为,避免检测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提升检测工作的公信力。此外,在工程后期出现防腐相关问题时,可通过追溯体系快速定位问题发生的环节,为维修和整改提供指导,降低维护成本。

2 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可追溯性存在的问题

2.1 验收标准不统一

目前,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涉及多个标准和规范,但不同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甚至部分内容相互矛盾。例如,在涂层厚度验收方面,不同标准对不同设备和部位的涂层厚度要求不尽相同,这导致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容易出现争议。同时,部分验收标准较为陈旧,无法适应新型防腐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新型防腐工程的验收缺乏明确的依据。

2.2 检测数据记录不规范

检测数据是防腐质量验收的重要支撑,但其记录往往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部分检测人员在记录数据时,存在信息不全的问题,如未记录检测时间、检测部位、检测设备型号等关键信息;还有些数据记录存在随意性,字迹潦草、模糊不清,甚至出现数据篡改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记录导致检测数据的可信度降低,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追溯。

2.3 追溯体系不完善

当前,多数电力工程尚未建立完善的防腐质量检测追溯体系。缺乏统一的追溯管理平台,检测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人员手中,难以实现集中管理和共享。同时,追溯链条不完整,从防腐材料采购到施工、检测、验收等环节的信息未能有效衔接,导致无法对防腐质量进行全流程的追踪。此外,追溯技术应用不足,大多仍依赖人工记录和纸质档案,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错误。

2.4 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部分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检测人员对检测标准和方法掌握不熟练,导致检测过程不规范,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验收人员对防腐质量的判断能力不足,难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同时,部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检测数据记录和追溯工作不够重视,影响了整个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

3 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可追溯性的提升策略

3.1 统一和完善验收标准

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现有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梳理和整合,消除标准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制定统一、规范的验收标准体系。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新型防腐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特点,及时更新和补充标准内容,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同时,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使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验收单位的相关人员都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标准要求,避免因标准不明确而引发的争议。

3.2 规范检测数据记录

建立健全检测数据记录管理制度,明确检测数据记录的内容和要求。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时,必须详细记录检测时间、检测部位、检测设备型号、检测方法、检测数据等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准确、清晰。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检测数据,如使用移动检测终端实时录入数据,并自动上传至管理平台,避免人工记录带来的误差和篡改风险。同时,对检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3 完善验收流程

工艺验收应建立完善的验收流程。每层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并进行专检完成后,再向监理单位申请验收。监理单位依据工艺标准对施工项目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施工记录的审查、旁站记录的核对、现场实体的检查等。只有在各项验收指标均符合工艺标准要求时,依据工艺施工标准或方案才能判定防腐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4 构建完善的追溯体系

搭建统一的电力工程防腐质量检测追溯管理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该平台应涵盖防腐材料采购、施工、检测、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形成完整的追溯链条。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防腐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例如,在防腐材料上粘贴二维码或 RFID标签,记录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性能指标等信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施工进度、施工参数等信息;在检测和验收环节,将检测数据和验收结果及时录入平台。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对防腐质量的全流程可追溯。

3.5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加强对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讲解防腐材料、施工技术、检测标准和方法等知识,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开展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检测数据记录和追溯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将检测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和追溯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激励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结论

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可追溯性是保障电力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当前,在该方面还存在验收标准不统一、检测数据记录不规范、追溯体系不完善、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通过统一和完善验收标准、规范检测数据记录、构建完善的追溯体系、提升人员专业素养等策略,可有效提升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的可追溯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对追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追溯体系,为电力工程防腐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银飞,白洪海,张宁. 电力工程防腐质量验收与检测可追溯性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5,(09):41-43.

[2]林燕,肖臻,莫威仪. 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继电保护工程验收平台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25,22(04):68-71.

[3]鲍海泉,方瑞寅. 面向电网工程的智能数据采集与分析验收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23,31(20):40-44.

[4]赵良贤. 10kV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现场质量控制探讨[J].建筑与预算,2020,(07):37-39.

[5]夏炎.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创新[J].电气化铁道,2019,30(03):1-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