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高效教学的方法

作者

李曌梦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小学校

优化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课程和教育教学知识技能需要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把握音乐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拓展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延伸音乐作品维度;形成教学经验,重视学情发展。

一、微课补充音乐信息,开阔学生眼界

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是很广泛的,不仅包括乐理、乐器等,还有音乐派别和音乐史等,小学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阶段,打好学习基础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教室空间和设备等的有限性,没办法全部现场展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直接灌输的教学模式,对内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优化,借助微课这一形式,通过几分钟的视频向学生展示音乐知识,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鸟店》、《袋鼠》、《我的小绵羊》等以“ 可爱的小动物” 为主题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出来的生动鲜明形象,教导孩子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亲眼看到动物的可爱,因此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结合动物的可爱短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

二、引入游戏教学,保障教学效果

音乐游戏作为小学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保障教学效果,促使音乐游戏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课本教学内容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然后再将游戏教学的方式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巧妙融合,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互动搭建平台。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游戏互动角度开展教学,把游戏从科学的角度融入正常的音乐教学中。比如,可以通过节奏游戏和音准游戏的形式,训练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能力。教师通过一段音乐的演奏,要求通过拍手、踏步等动作去表达一段音乐中音符节奏的变化,将游戏和比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比如,在学习《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时,老师在播放"狮王进行曲"时可以通过设置让学生判断"狮子吼叫了多少声"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音乐。同时借助图形谱对这一音乐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增加学生对这一作品的直观感受。之后,还可以借助打击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旋律的模仿,学生除了可以选择三角铁、响板、双响筒等,还可以通过水杯、铅笔盒等可以打出节奏的物品进行演奏。教师还可以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工,一部分协同合作负责“ 狮王进行曲” 的伴奏,一部分学生可以进行音乐剧的表演,利用小学生对表演天性的释放,感受表演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样的授课过程里,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身的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评价学习情感,提升审美素养

音乐是一门需要学生倾注所有情感、用心灵去感受和交流的课程,这也恰恰说明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情感态度评价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对学生的音乐情感以及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以此来实现学生心灵与音乐的交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使学生能够倾听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学习《忆江南》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听好前奏、唱准起句,能够情感饱满的背唱一段歌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视听结合的优势,为学生播放《忆江南》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在看得见、听得到的环境当中感受这首歌带来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 听乐鉴画” 环节,引导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鉴赏油画《江南》,从中体会江南的魅力所在。在评价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进行评价,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总之,音乐学习是有趣的,创新音乐教学法能够在保持课堂趣味的同时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正视创新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尝试在课堂上借助多元化的形式引领学生参与到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绘晨. 微课, 让小学音乐课堂多姿多彩[J]. 小学时代(奥妙),2020(8):90.

[2] 李菁. 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智力,2021,(3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