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作者

张艳增

身份证号码:120111197707244038

引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数字化进程加速,智能建筑凭借高效节能、便捷舒适的特性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当前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在施工与质量控制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技术迭代快导致施工人员难以快速掌握新技能,多系统集成带来的兼容性问题频发。

一、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 电气系统安装技术

电气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 “神经脉络”,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功能实现。配电柜安装需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水平度与垂直度误差 ≤1.5‰ ,柜体接地电阻不超过 4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测试,采用桥架分层布局避免电磁干扰,在穿越防火分区时使用防火泥严密封堵。照明系统安装中,智能调光模块需与楼宇自控系统无缝对接,通过传感器实现光照强度自适应调节。

1.2 给排水系统安装技术

给排水系统安装强调功能性与智能化结合。管道预制阶段,采用 BIM 技术模拟管线综合排布,减少现场切割与返工。安装时遵循 “横平竖直” 原则,排水管道坡度控制在 2‰ ,确保水流顺畅。水泵安装需精准校准同心度,通过减震基座与柔性接头降低运行噪音。排水系统防渗漏处理采用双重密封工艺,对穿墙、穿楼板部位进行二次浇筑,并进行闭水试验检测。

1.3 通风空调系统安装技术

通风空调安装的节能与智能控制。风管加工以全自动化风管生产线加工为主,咬口连接严密,风管漏风量检测应满足 GB50243 的要求。空调器安装后应做风量风压调试,并利用变频器控制风机转速,实现节能控制。风机盘管安装冷凝水管应设存水弯防倒灌,保温层厚不少于 20mm 。

1.4 智能化系统安装技术

智能系统安装关注于综合布线安装、安防监控摄像头安装以及楼宇自控系统安装,其中综合布线安装选择六类屏蔽网线、光纤混合布线,符合 TIA/EIA-568 标准,网络传输、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强。安防监控摄像头安装做到无死角,AI 算法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智能预警。

二、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难点

2.1 技术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建筑机电安装的智能化的电气、给水排水、通风空调、智能化等多种系统的集合,使得质量控制的复杂度随之增高。多种机电系统的集成,也由于系统集成商、产品供应商不同导致设备协议兼容度不佳,比如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系统联动时由于通信协议不一致,使得消防联动、设备联动存在联动失效的情况,某商业建筑出现的由于BA、安防接口不符合要求,监控数据错位,延误紧急事件处理。

2.2 施工管理问题

质量问题方面,因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混乱,造成施工管理不到位。由于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内容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施工现场进行多专业联合施工,在电气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建筑管线布置与智能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之间存在的冲突较大,导致多专业协作性施工水平不高。施工人员并没有设置一个健全的质量监督机制,就施工单位质量责任管理与控制而言,也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考核,导致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2.3 材料与设备质量隐患

材料、设备问题也是质量控制的“隐形杀手”,市场上存在的机电安装材料种类繁多,一些不正规材料生产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使用质量低劣的电缆、管材等,有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达不到要求。材料、设备采购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部分项目没有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验证制度,往往认为凭材料、设备进场供应商提供的质量检验证明验收即可,对于隐蔽质量问题难以发现。

2.4 后期维护与验收难题

后期维护和验收阶段不利于控制工程品质的问题。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运行数据检测不易,有的设施没有预留数据口或数据格式杂乱,不能导入运行维护平台,不能进行故障报警和运行效率的检测。对设备故障的检修仍然使用人工巡检方式,人工巡检效率低下,且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不高,中央空调水管漏水、渗水的问题。

三、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针对智能建筑机电安装技术的复杂性,建立机电工程集成统一的施工技术管理系统。针对多系统集成,实行统一通信协议管理,比如在不同厂商系统设备之间采用OPCUA 协议数据互通,在软件方面进行接口兼容性降低。项目在开工之前组织多系统集成设备商进行技术交底,提前了解接口统一性,避免调试发生冲突。针对新增的智能设备安装,建立标准化机电工艺,完善 AI 能耗管理系统、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的机电安装流程以及调试参数,以求每位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3.2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的建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根本,健全质量责任制,确定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责任人、班长的质量职责,签订质量责任书,以质量考核结果论奖惩。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配置,每一个施工班组要有质检员,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巡检、旁站监督力度,对每个过程进行检查,如电缆接线、管道焊接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记录存档。落实“三检制”,要求每一工序完工后要由作业人员自检、班组内部互检和专业质检员专检,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3.3 严格材料与设备管控

凡是进入工程建设领域的材料设备,都决定着建设工程的品质,必须从采购入场的每一个环节做好把关。建立正规的采购渠道,优选口碑好、具有 ISO 质量认证的厂商,建立合格厂商清单,对厂商进行定期的评估、考核。做好设备材料入场检测工作,对电缆、管材等产品进行抽样送检,检查绝缘电阻、壁厚等主要指标;对于智能化设备而言,在检查参数说明书的基础上,也必须经过通电检测、计量标定,保证智能化设备功能能够达标。

3.4 优化验收与维护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设备验收、系统维护,以确保机电系统长久高效、稳定运行。对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进行统一、细化,比如电气系统中应规定安装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标准等,让智能化的相关性能指标需要予以明确,如对于系统响应时间、系统数据准确率等给出量化的标准,并且对于系统兼容性和系统的长久性应该被列入验收的质量指标考核项中。邀请第三方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参与验收,用专业性的仪器及设备对电气的绝缘性能、管路的承压能力等内容进行验收,对整个验收环节的结果公正、客观地做出评估。

结语

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控制,关乎建筑智能化效能与生命周期成本。本文通过剖析技术要点、难点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持续创新,需进一步深化施工技术革新与质量管控模式优化,推动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赵飞. 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J].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4,(02):93-95+99.

[2]郭谈勤.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石材,2023,(0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