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工艺对光伏用钨丝金刚线加工性能的影响
王荣荣
山东迈科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光伏发电凭借其可持续性与环境友好性,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发展方向。硅片切割作为光伏电池生产的关键环节,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成本与性能。钨丝金刚线作为实现硅片高效切割的核心耗材,其性能对切割精度、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退火工艺作为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控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可有效优化其机械性能与加工性能。
一、退火工艺对钨丝微观组织的影响
1.1 退火温度的影响
退火温度是调控钨丝微观组织的关键参数。实验表明,当退火温度低于 1000∘C 时,钨丝内部主要发生回复过程,位错通过攀移、滑移重新排列,形成亚结构,但晶粒尺寸变化不显著。当温度升至 1000-1200∘C 区间,再结晶核心开始形成并逐渐长大,平均晶粒尺寸从初始的 50μm 细化至 20AA-30μm 。当温度超过 1200∘C ,晶粒迅速粗化,在1300°C 退火时,平均晶粒尺寸可达 80μm 。 从晶体学角度分析,低温退火时,钨丝保持较强的 <110> 织构,这与拉丝过程中形成的变形织构有关。随着温度升高, <110> 织构强度逐渐减弱, <100> 织构分量增加,这是因为再结晶过程中, <100> 取向的晶核具有更低的界面能,优先长大。
1.2 退火时间的影响
退火时间对钨丝晶粒长大和位错密度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长时间退火还会影响第二相粒子的分布与形态。在 1100∘C 保温 1h 时,WO₂粒子均匀分布于晶内和晶界,平均粒径约 50nm。保温时间延长至 3h,粒子发生粗化和聚集,平均粒径增至 120nm ,且晶界处粒子密度降低。这种变化减弱了第二相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加速晶粒长大。此外,长时间退火会促进钨丝内部杂质原子向晶界偏聚,降低晶界结合能,对后续加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1.3 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速度主要通过控制相变过程和残余应力分布影响钨丝微观组织。采用空冷(冷却速度约 10∘C/ s)时,钨丝内部形成均匀的等轴晶组织,晶界清晰且无明显析出相。水冷(冷却速度约 500℃/s)时,晶界附近出现细小的孪晶组织,这是由于快速冷却产生的热应力诱发了机械孪生。缓冷条件下,晶内析出大量片状 W₂C 相,这是因为缓慢冷却为碳原子扩散提供了充足时间。
二、退火工艺对钨丝机械性能的影响
2.1 抗拉强度与延伸率
退火温度对钨丝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呈现典型的 “V” 型曲线。当退火温度从800∘C 升高至 1000∘C ,抗拉强度从 3200MPa 降至 2800MPa,延伸率从 4% 提升至12% 。这是因为低温退火时,位错密度降低和晶粒细化共同作用,使材料强度略有下降但塑性显著改善。当温度超过 1100∘C ,抗拉强度进一步降至 2500MPa ,而延伸率开始下降至 8% ,这归因于晶粒粗化导致的晶界强化作用减弱。 退火时间对强度和塑性的影响与温度密切相关。在 1000℃退火时,保温时间从 0.5h 延长至 2h,抗拉强度从2950MPa 降至 2700MPa ,延伸率从 8% 提高至 15% 。长时间退火使位错充分湮灭,晶界迁移更加完全,材料塑性得到充分释放。但过长时间退火(如 >3h )会因晶粒过度粗化导致强度和塑性同时下降。
2.2 硬度与韧性
钨丝硬度随退火温度升高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 800℃退火时,硬度为 HV480,当温度升至 1000∘C ,硬度降至 HV380,继续升温至 1200∘C ,硬度又回升至 HV420。低温退火时,硬度下降主要源于位错密度降低;高温退火时,硬度回升与晶粒粗化和第二相析出有关。纳米压痕测试显示, 1000∘C 退火样品的弹性模量为 410GPa,低于原始样品的 430GPa,表明材料韧性得到改善。这是因为水冷产生的压应力和孪晶组织能够有效阻碍裂纹扩展。TEM 观察发现,冲击断裂后的水冷样品断口附近存在大量位错缠结和二次裂纹,说明材料在断裂过程中消耗了更多能量,表现出更高的韧性。
2.3 疲劳性能
对钨丝的疲劳寿命有明显影响。退火温度为 1000∘C 退火时间为 0.5h 的试样疲劳寿命为 1.2×106 次循环,而原始试样的疲劳寿命为 5.8×105 次循环。疲劳寿命显著的提高主要原因是退火消除了拉丝产生残余应力,细化了晶粒并降低了位错密度。退火时间延长到 2h 后,疲劳寿命略微下降到 1.0×106 次循环。原因在于晶粒粗化造成晶界对裂纹扩展阻碍变小。
三、退火工艺对钨丝金刚线加工性能的影响
3.1 金刚石颗粒附着性能
退火改变了钨丝表面粗糙度以及化学活性,从而影响到金刚石颗粒的附着效果,退火后钨丝表面粗糙度 Ra=0.25μm 较原样品表面 Ra=0.18μm 增加,有利于金刚石颗粒的机械嵌合。XPS 分析表明退火后钨丝表面WO3 含量由 23% 下降为 15% ,W 含量由 65% 提高至 78% ,表面化学活性升高,利于与镀镍层结合。划痕试验结果表明退火后样品的临界载荷提高 30% ,达到 45N。镀层结合力测试结果表明退火样品的镀层剥落率 (8%) 较原样品 (25%) 减少。
3.2 切割效率与质量
退火工艺优化大幅度提升了钨丝金刚线切割效率及质量,在同一切割情况下,1000∘C 退火样切割速度可达 1200mm/min ,相对于原样提升 20% ,切割表面粗糙度 Ra为 0.8μm ,相比于原样的 1.2μm 降低了 33% 。这是由于退火改善了钨丝的韧性、表面质量,减少了切割振动及切割划痕。这是由于退火改善了钨丝的抗疲劳性,降低了切割过程中的断线及崩边现象。
3.3 使用寿命
经退火后处理的样品,由于改善了钨丝的疲劳强度和镀层的结合强度,提高了钨丝的疲劳寿命,因而从理论上可减小因金刚线使用寿命缩短而造成的切割成本的增加。磨损形貌观察发现,在原样的样品在使用后的表面镀层存在大量剥落,而退火样品的镀层只存在少量磨损痕迹。通过能谱分析的结果可见,退火样品的表面镍元素在切割后降低15% ,而原样的样品降低 35% 。
结语
该研究较为系统地探索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以及冷却速率对于光伏用钨丝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金刚线的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该工艺提高了金刚石颗粒的附着力 30% ,提升了切割效率 20% ,降低了断线率 62.5% ,为光伏用钨丝金刚线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参数,对该领域的光伏产业高效化生产具有应用价值。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对复合退火工艺对于钨丝的影响进行研究,或者研究退火工艺后跟后续镀覆工艺之间的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王宇,杨海川.退火工艺对 1J22 材料类零件尺寸的影响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25,61(02):52-53+56.
[2] 闵爱武.均匀化退火工艺对 7075 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J].福建冶金,2025,54(0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