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管理中的居民参与机制研究

作者

张左

泸州市龙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46200

引言

老旧小区改造研究多聚焦于改造内容、模式及问题等,对居民参与机制的系统性研究相对不足。深入探究居民参与机制,有助于丰富老旧小区改造的理论体系,填补相关研究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从实践层面而言,完善居民参与机制能使改造方案更贴合居民需求,提高居民对改造工程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管理中居民参与机制现状分析

1.1 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与内容

老旧小区改造目标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改造内容包括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类。基础类主要涉及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完善类包含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如加装电梯、建设停车位、改造社区服务中心等。提升类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社区环境优化,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小区绿化美化、智慧社区建设等。

1.2 居民参与形式与特征

居民参与方式多元而层次偏于表面化:既有依靠社区公告牌、微信群、入户走访向居民宣贯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也有部分社区通过张贴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居民基本诉求;既有依靠居民代表会议、座谈会等集中参与渠道,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也有部分小区设置意见箱,开辟网络咨询通道,征询零散性意见,在过程监督方面,仅有个别人参与,而且独立监督居多。从参与特征上看,群体分化显著:年轻人更关注通过线上渠道参与,对小区改造提出如车位规划、智慧社区等提升型需求;老年人对线下沟通方式更关心,更多关注加装电梯、无障碍设施等基础需求保障。两类人群的关注对象和参与方式具有显著差异性。

1.3 居民参与机制现状

目前主要有三种居民参与路径,但均面临各自短板。政府驱动路径以自上而下方式的政策传导为主线,由政府通过居委会下达改造方案,召开居民听证会,但听证代表如何产生、意见是否需要采纳等未明确,居民意见多被默认为“同意”或“不同意”等程序性表达,难以实质性改变原有方案;在社区自驱路径中,以居委会或业委会组织能力为主线,对一些较成熟的社区来说,通过改造联络小组的方式来征求居民对改造方案的意见,但受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准影响,往往难以将居民散落的意见整合形成有价值的改造设想,且联络小组的公信力易受到改造意见不能统一的影响;在第三部门协作路径中,以第三方的搭建平台为依归,主要通过调研需求、调查意愿方式将居民卷入改造程序,在施工方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不畅的情况下,居民的意见很容易出现传导被阻的现象。

1.4 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在居民参与环节,如何兼顾各方的需求是关键点:参与途径机制中存在的渠道单一,既缺少适应大多数居民参与的正式渠道,同时也有“过于非正式”渠道的存在,一方面缺少明确区分不同年龄层、不同职别居民人群、吸引并培养特定公众参与居民多元议题的有效途径,使部分人群在参与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式有而实效缺的问题;利益平衡机制存在的问题:当改造议题中涉及到诸如加梯、公用部位使用等利益纠纷的情况,无法有效进行公平的利益补偿或利益平衡的替代性方案设计;参与效能机制存在的问题:居民建议往往缺少反馈机制或缺乏反馈机制的完整性,如不能及时获取建议是否得到采纳或未得到采纳的理由等信息不通畅情况的出现,导致参与效能感低,逐渐在居民中形成参与无用的消极态度。

二、居民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核心影响因素识别

第一,居民自身的利益关联性是最先产生的内在动因,改造的内容对居民具有较强的满足性,则参与意愿显著上升;居民参与能力直接影响参与程度,参与政策知晓程度、诉求表达的清晰程度,以及可以投入的时间、精力等都成为参与能力。第二,信息的透明度是塑造参与信任的第一步,改造内容、改造资金收支、施工环节标准等信息透明度越高,居民参与愿望更强,街坊邻居积极的改造参与行为,以及社区居民评价、讨论氛围都会促进居民自我倾向性参与。第三,社区组织的载体功能是主要路径,社区组织是否可以将居民零散的意见诉求聚合为具有操作性的表达建议,能否有效传达官方部门的要求指示,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参与效率,参与意见反馈渠道完善度影响居民的参与持续度,居民意见诉求是否有明确的接收、处理及反馈程序,都会增强或削弱居民的参与意愿。

2.2 影响因素作用逻辑

不同要素的关联为动机、能和机会链条。利益相关性及信息公开构成了参与动机,当居民感觉到改造与自己利益相关,并且能够从公开的信息中分析出参与收益时,其参与意愿就可以被激发出来。参与能及社区组织效能构成参与能力:居民个人参与的说理与知性能力需要在社区组织给出一定指导的情况下方能转化成参与能力,否则将因不知如何参与而参与;社会文化和回应机制提供了参与机会:积极的社会成员参与的社会文化为居民参与降低了参与心理成本,完善的回应机制保证居民参与行为的回应性,形成的是良性螺旋。

三、居民参与机制优化策略

3.1 构建全流程参与机制

全过程参与就是参与过程全链条衔接,做到闭环循环。改造决策环节,尝试需求清单讨论会制度:由居民提出改造需求汇总成需求清单,进行分楼栋分组讨论,形成需求清单合并同类项,形成改造需求顺序,再提供到改造设计环节作为设计方案依据;改造工程中,开展居民监督员制度:推选有一定公信力的居民组成居民监督员,就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轮流现场检查,其意见可以向施工方和社区传达,对重要点位有建议权;验收环节,开展对改造效果评议会,由居民代表参与工程验收,重点评议改造效果与需求清单匹配程度,评议意见作为工程尾款支付依据。

3.2 优化多渠道适配机制

在路径协同方面,融合不同类型受众的参与特点。对于老年人:要以线下为引导,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线下可在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增加改造咨询点,提供实体图册,同时将问题发布到子女的微信群;对于年轻人:对年轻受众:建设轻量级线上参与渠道,在社区微信平台开通改造金点子收集通道,文字、图片均可,同时重要的阶段用短视频将内容普及。同时,对渠道进行嫁接:线下的反馈意见应及时导入线上,便于查询归集,线上的用户共性意见建议应组织线下专题会,避免渠道冲突。

3.3 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

奖赏模式可以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制定:颁发社区参与表扬证书,且意见被采纳予以宣布、用参与时间与社区服务挂钩、兑换家庭服务、电器维修等志愿服务。协议模式:制定《社区参与制度手册》,表明参与的权利、采纳意见的时间以及反馈渠道等。

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是提升工程质量与满意度的关键。构建全流程参与机制,能让居民需求贯穿改造始终。优化多渠道适配机制,可兼顾不同群体参与习惯,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能激发参与热情并化解矛盾。持续细化机制,结合实际灵活调整,让居民真正成为改造的参与者、受益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实现民生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 一 雄 . 老 旧 小 区 住 宅 楼 综 合 改 造 工 程 技 术 管 理 分 析 [J]. 散 装 水泥,2024,(06):191-193.

[2] 沈 鹤 松 . 强 化 老 旧 小 区 综 合 整 治 施 工 质 量 管 理 探 讨 [J]. 散 装 水泥,2024,(06):197-199.

[3]韦昊志.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4,(2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