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研究
蒲坤
四川梓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10066
引言
市政道路桥梁作为城市运转的重要脉络,其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顺畅和居民出行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面临着施工环境复杂、建设标准提高等新挑战,传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模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现状
1.1 施工技术创新现状
施工技术创新已渗透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各关键环节。基础施工中,新型桩基工艺通过优化成孔方式与支护结构,适应软土、岩溶等复杂地质条件,减少传统施工的塌方风险。主体结构施工引入预制拼装技术,将梁体、墩柱等构件在工厂预制后现场吊装,降低现场浇筑对周边交通的干扰。桥面施工中,新型铺装材料结合改性沥青与纤维增强技术,提升抗裂性与耐磨性。
1.2 质量控制现状
全面把控的原则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把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作全面把控和管理的对象。在全面把控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事前监督,使工序问题的事前分析落到实处,比如对进入工地的钢铁、混凝土进行检测,查看其强度以及耐久度;其次要做到事中把控,对质量进行及时的监督,在工作中要实施实际监督和过程监督的有机统一,借助于全站仪、回弹仪等对所施工结构的质量以及强度等进行监督,每道工序均要求监理签字,签字确认;最后要做到事后把控,事后把控主要是以工程质量验收管理、竣工验收、验收、交工验收为实际的工作对象。
1.3 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术创新碎片化、转化难:技术创新局限于单个工序或者单台设备,没有全流程的协调性设计创新;部分研发技术实验室的与实际施工需求不匹配,部分材料创新因施工工法限制暂不可大规模使用,研发经费来源于项目临时拨付,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机制。二是质量控制被动化、协同化不足:检测化验工作过于被动,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变化点预测意识不到位。各参建主体对质量的责任分工不明晰,参建单位材料生产厂家、参建单位施工、监理单位的传递环节中可能出现相互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传统的检测检验手段实施缓慢,质量变化情况很难及时反馈,对于隐蔽工序的质量监控尚有盲区。三是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两张皮:技术创新不够深入质量控制系统,部分新工艺、新技术缺少相应的质量标准限制使用。
二、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2.1 核心影响因素识别
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工程的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技术因素,主要是当前成熟技术的水平、新技术的适用性以及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水平,这决定着技术创新的实用性与质量管理的客观性与精确性,影响质量控制水平的人员因素主要是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及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人员综合素质影响技术创新的实现与质量控制的落实;管理因素是具体的保证因素,包括技术创新的研究制定制度、质量保障责任制,以及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程序,管理制度的好坏,会影响技术创新效率以及质量控制管理的落实,对于保障体系的落实;经济因素是具体保障基础,指创新研发费用、质量管控费用以及资金的持续供给能力,能够制约技术创新与质量管控措施实施的程度与效果。
2.2 影响因素作用逻辑
一切因素均通过“基础—执行—保障”的“链动”效应,而最终体现在实际作用。技术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的前提,技术上的先进储备,是推进创新实现和质量控制的工
具提供;人员——将技术转化为现实成果,技术创新是人员创新素质或意识决定的,质
量控制操作是建设人员施工行为规范决定的;管理——各项工作的行为衔接和时间衔
接,包括研发体系设计完善、转换发挥出持续的研发机制作用,质量责任环节落实到位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串行;经济——是整个创新与质量控制行为开展的物质基础,若是经济发展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则造成技术研发量度的缩水以及质量控制深度的缩水;环境—创新与质量控制行为开展的边界条件,包括技术应用环境的限制性,倒逼技术创新调整方向和质量控制行为对应方案的调整设计。
三、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策略
3.1 推动施工技术创新
要想实现技术创新,就要建立起技术创新研发、转化和应用的产业链。研发就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作攻关,围绕高难度地质条件下施工和绿色建材施工应用等方面难点的定向技术攻关,围绕预制拼装、智能传感等新工艺形成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就是建设“技术可落”平台,将实验室的研究技术分解转化为施工工法,以项目为参照,补充补充现场具体的施工工法操作要点,如针对使用了新钻进指标的新型桩基等技术。应用与推广就是通过试点工程应用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形成相应手册,并组织技术培训,最后就是激励试点推广制度,对于成功应用试点技术成果的试点工程给予奖励,激励一、二线技术管理力量的创新水平。
3.2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进一步达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的完整质控闭环管理。强化源头质量控制,实现源头可追溯,从厂家到施工工地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信息跟踪。事前控制,施工方案由技术专家及监理预审,重点关注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的确认;事中实施新技术控制,运用BIM+物联网实时采集结构数据信息对钢筋间距、混凝土强度等控制数据信息进行无纸化审核;实行质量责任卡,对关键施工环节的责任人及合格标准进行确认,避免“甩手工程”的出现;事后通过收集质量检测数据及用户信息,梳理总结常见质量病害原因,并进行更新控制标准,如根据桥面铺装早期破坏情况对材料配合比及施工温度要求进行改进。
3.3 促进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协同发展
在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质量水平的过程中,共同协力构建质量提升为创新服务、创新助推质量提升的创新和质量联动发展机制。技术创新立项同步编制质量验收技术要点,确保实施技术创新的方向不与质量要求发生偏移,比如在推行预制构件技术应用前制定明确的预制构件拼装精度、拼装连接点的连接强度等质量指标。质量控制过程中为技术创新留足空间,制定使用新工艺的新技术环节为可选合格判定方式,设定通过第三方检测验证替代传统检测手段的过程监控指标。建立数据共享信息化平台,将创新技术参数和质量过程检测数据结合整合,比如将智能摊铺机摊铺技术参数和摊铺后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实现技术创新应用质量和摊铺工艺工序优化过程双重监控、动态提升、互动引导。组织开展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人员共同检查、协同抽查,共同研判创新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形成技术研发、质量检验、迭代改良循环协调并进机制。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相辅相成。技术创新可通过预制拼装、智能监测等技术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但存在碎片化、转化难等问题。质量控制需依托全流程管控保障工程质量,却面临协同不足等困扰。二者受技术、人员等多因素影响。需推动技术创新链条完善,构建质量控制闭环,促进协同发展,以此提升工程施工水平,助力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马泽林,尹月华,贾志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运输经理世界,2024,(05):61-63.
[2]陈赐煜.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管理[J].运输经理世界,2024,(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