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许捷
身份证号码:370302197902268327
引言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电气火灾、触电事故等安全隐患屡见不鲜,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也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概述
1.1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构成与特点
在构成与特点方面,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涵盖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多部分。供配电系统负责电能的分配与传输,照明系统满足室内外光照需求,防雷接地系统保障建筑免受雷击危害。其具有专业性强、与土建工程关联紧密、施工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需多专业协同作业,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
1.2 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及评价标准
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的电气安装能保障建筑安全运行,避免电气火灾、触电等事故。确保建筑各项电气功能正常发挥,满足用户对电力、通信等需求,提升建筑使用体验。其评价标准严格遵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范,从电气性能指标到安装工艺规范,再到观感质量,都有明确细致的要求,以此保障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达标。
二、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人员因素
人员作为施工过程的主体,其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直接决定施工质量。部分施工人员未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对电气安装规范、新技术缺乏了解,在接线、线缆敷设等操作中易出现错误。部分人员质量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为赶工期简化施工流程,如省略线缆绝缘测试步骤,给工程带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方面,若其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知识,不能合理规划施工进度与资源调配,易造成工序混乱。
2.2 材料与设备因素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购低价劣质材料,如使用铜芯线径不足、绝缘层材质不达标的电线电缆,这些材料在长期使用中易发热,增加电气火灾风险。假冒伪劣的开关插座,内部触点材质差,易出现接触不良现象。设备性能同样关键,老旧的电焊机输出电流不稳定,会影响电气金属部件的焊接质量,导致连接部位强度不足;精度不达标的测量仪器,如万用表、绝缘电阻测试仪,会使检测数据失准,无法准确判断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设备日常维护缺失,长期超负荷运转,易导致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
2.3 施工工艺与技术因素
施工工艺落后是制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传统手工弯管方式,易造成线管弯曲半径不符合要求,影响线缆穿线。手工焊接存在焊点不饱满、虚焊等问题,降低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在新技术应用上,虽然智能化电气系统、BIM 技术等逐渐普及,但施工人员对其掌握程度有限。新技术缺乏完善的施工标准,施工人员操作无统一规范,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
2.4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施工质量影响显著。在高温环境下,线缆敷设后,绝缘层易因软化变形,降低绝缘性能;潮湿环境会使电气设备、材料受潮,如配电箱内部受潮生锈,影响元器件正常工作。雷电天气若未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中的电气设备可能遭受雷击损坏。施工环境干扰同样不容忽视,施工现场粉尘过多,会进入电气设备内部,影响散热与电气性能。多工种交叉作业时,若未做好成品保护,电气管线、设备易被破坏,如其他工种施工时挖断预埋电线,造成线路中断。
2.5 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使得质量管理没有依据。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体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互相扯皮,相互推诿,没有质量责任制;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或没有监督作用,在内自检不严格,外监督不到位;施工组织混乱,没有合理地进行施工工序和人员安排,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三、提升施工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人员管理
制定“横纵结合”的分层培训制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一线操作培训,进行如电气布线规范、电缆布线规范等操作课程培训,以及引入 BIM 技术、智能系统安装等新型技术培训,提高一线施工人员专业性。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PDCA、六西格玛等现代管理理念,锻炼统筹协调和质量管理工作管理能力。对技能+理论实行严格的考试上岗制,施工人员均须同时通过技能和理论考试,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管理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报酬、提拔晋升等联系,鼓励员工提高素质。
3.2 严格把控材料
建立严格的产品全过程管理制度,在购料的过程中,建立供应商质量评价机制,从质量信誉、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来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签订供货质量保证协议。在收料的过程,执行抽检、全检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检测器等测试器,将电线的导电率、线芯的绝缘厚度,开关插座的电阻值等指标进行测量检验,形成检验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绝不入库。
3.3 优化施工工艺与技术
深化施工技术工艺革新,逐步放弃手工弯管、手工焊接的落后技术,推广预制装配电气安装工艺,使用工厂制作电气模块的方式减少现场施工偏差;使用机械化布线设备,提升线缆敷设效率和规范度。深化新技术应用的技术支持,邀请专家针对智能化电气系统、BIM 技术应用进行培训,技术骨干到先进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
3.4 改善施工环境
针对气候环境,编制季节性施工专项措施,夏季增加施工过程中通风降温设施的使用,对敷设后的线缆增加遮阴保护措施;雨季加强除湿防潮,对施工地增加防潮隔离装置,将电气设备置于防潮柜中进行保管;雷雨天气停止室外作业,做好电气设备防雷接地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环境的管理,进行科学划分,适当设置围挡、防尘网等方式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扬尘现象。
3.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企业质量方针与目标,制定涵盖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全阶段的质量控制流程,细化各岗位质量职责,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的质量管理格局。强化质量监督机制,内部建立多级质量检查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企业抽检层层把关,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质量问题追踪平台,确保问题整改闭环。外部加强与监理单位、检测机构协作,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等制度,引入第三方飞行检查,提升质量监督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结语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受人员、材料设备、工艺技术、环境和管理等多因素交织影响。本文提出的系统性优化建议,对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具有现实意义。但研究在新兴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仍有局限,未来需结合行业发展,持续探索更前沿的质量管控策略,助力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斌.电气安装工程预留预埋环节施工管理探究[J].房地产世界,2024,(08):71-73.
[2]费腾.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