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装置有机汞的现场风险防控
庞爱华
身份证号码:370725198402274182
引言
在石油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有机汞作为具有高神经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悄然滋生风险。从原油开采到化工产品合成,有机汞可能源于原料杂质、反应生成或催化剂残留,其脂溶性和挥发性使其极易在装置内扩散,并通过泄漏进入环境。
一、石油化工装置中有机汞的特性与危害
1.1 有机汞的化学性质与存在形式
有机汞是汞与碳元素直接结合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常见的有甲基汞、乙基汞等。这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得它们大多呈现脂溶性,能够轻易穿透生物膜,这一特性也加剧了其在生物体内的富集风险。从物理性质来看,部分有机汞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液体或低熔点固体,挥发性较强。
1.2 有机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有机汞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极大。其脂溶性特点使其极易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并在体内富集。进入人体后,有机汞会优先攻击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发记忆力减退、失眠、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昏迷、死亡。
1.3 有机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机汞进入生态环境后,会在土壤、水体中发生迁移和转化。在水体中,有机汞可被水生生物摄取,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放大。这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还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在土壤环境中,有机汞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干扰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有机汞在土壤中半衰期长,一旦污染形成,修复难度极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
1.4 现有风险防控措施及存在问题
目前,石油化工企业针对有机汞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在检测方面,多采用原子荧光光谱、色谱 - 质谱联用等技术对原料、中间产品和排放物中的有机汞进行检测;防护上,为操作人员配备防护服、防毒面具等设备;处理环节则尝试通过化学沉淀、吸附等方法去除有机汞。检测技术方面,现有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较高,但大多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无法满足实时监测需求。
二、石油化工装置有机汞现场风险因素分析
2.1 工艺过程因素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复杂多样,部分工艺过程会显著增加有机汞风险。在高温高压反应环节,若原料中含有汞元素,极易与有机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有机汞。例如在煤制烯烃工艺中,煤原料本身可能含汞,在气化炉高温高压环境下,汞会与烃类物质结合形成甲基汞等有机汞化合物。
2.2 设备与管道因素
设备与管道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有机汞泄漏风险。长期运行的设备易出现老化、腐蚀问题,如反应器、储罐的内壁因受到物料冲刷与化学腐蚀,会逐渐变薄甚至穿孔,导致含有机汞的物料泄漏。管道连接处的密封垫片若材质不匹配或老化,无法承受高温高压,同样会造成有机汞泄漏。部分装置采用的传统阀门,在频繁开关操作后,阀芯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下降,成为有机汞逸散的隐患点。
2.3 人员操作与管理因素
人员操作和企业管理缺陷是引发有机汞风险的重要因素。操作人员若未接受专业培训,对有机汞危害认识不足,易出现违规操作,如在采样、巡检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防护设备,或在设备检修时随意拆卸未彻底清理的含有机汞设备部件,导致有机汞暴露。企业管理方面,安全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会使防护措施难以落实。
2.4 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会对有机汞的扩散和暴露造成重要影响,温度较高时可导致有机汞的挥发性增大,泄漏的有机汞更易从设备、管道中扩散逸散到空气中,增大人员的吸入暴露风险,且有机汞的挥发性较易导致设备腐蚀泄露;高含湿度环境可导致设备腐蚀泄露,间接引发有机汞的泄漏;另外,装置区的通风情况很重要,通风不良时无法及时将有机汞蒸汽排出,在局部环境富集,产生较高有机汞环境浓度;厂区周边气象会直接影响有机汞泄漏后的扩散面积,如果受风力影响,有机汞蒸汽在风力作用下扩散至居民区或生态敏感区域等环境,将会产生更大的污染范围。
三、石油化工装置有机汞的现场风险防控策略
3.1 源头控制技术
源头减排是防控的重点,源头减排即在原料选择中,企业要制订严于国家标准的原料汞含量指标,严把原料入口关,采购低汞、无汞物料,在原料上减少汞元素的引入;积极研究、使用并推动无汞催化剂和无汞工艺、绿色工艺,例如在氯乙烯合成中,金基无汞催化剂等取代传统汞触媒工艺,可以防止汞元素参与反应生成有机汞。
3.2 过程监测与预警
建立有效的生产运行过程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有机汞的风险情况。相关企业可以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质谱分析(分辨率越高越好)等相关在线监测设备,以便持续、快速了解装置内有机汞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釜、管道、储罐等设施部位增加传感设备,将传感检测结果传输至中央控制室系统,数据经大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运算,自动预警预测有机汞的含量,若达到一定风险值即可产生声光报警并反馈至相关人员。
3.3 泄漏防控与应急处理
完善泄漏防治手段,减少有机汞外溢的可能性。从设备管线的选材设计入手,尽量选用耐腐性强、密封性能好的衬氟管道、金属缠绕垫片等材料,增强装置的密封性,从源头上减少泄漏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重点泄漏点,设置双道密封,增设泄漏报警器;从日常生产入手,设定规范的巡检规程,采用红外成像仪、超声波泄漏检测仪等仪器定期排查泄漏隐患并及时维护、修复磨损件。
3.4 人员防护与管理提升
提高岗位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及水平,是降低有机汞风险的重要保证,企业开展从业人群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有机汞的危险性以及有机汞防毒器具及设备的正确佩戴、事故处置技能知识的培训,利用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及事故案例教育等形式,增强岗位从业人员有机汞风险防控的意识。做好岗位操作工人个人防护服、防毒面具、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的发放工作,对从业人员个人安全防护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测与更换。建立健全企业的劳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防范有机汞的风险纳入劳动生产力考核内容中去,严格处理违章作业和不按规定佩戴防护设施的情况。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石油化工装置有机汞现场风险因素,提出涵盖源头控制到人员管理的全链条防控策略,为降低有机汞暴露风险、保障安全生产与生态安全提供了可行路径。随着分析检测技术革新与智能化管理升级,有机汞防控将向精准化、高效化迈进,需持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助力石油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杰.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的特点和处置对策[J].今日消防,2022,7(07):25-27.
[2]侯文涛,张金岩.化工园区石油化工装置拆除过程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研究[J].山西化工,2023,43(08):199-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