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在有机合成及化学工程中的融合与应用
程倩
身份证号码:342422199510290505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传统化学工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有机合成中大量使用的有毒有害试剂、化学工程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悖。绿色化学以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为核心,强调在化学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遵循原子经济性、使用绿色原料等原则,为化学工业转型提供了新方向。
一、绿色化学、有机合成与化学工程概述
1.1 绿色化学的内涵与原则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其核心内涵是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以 “原子经济性” 为重要理念,追求在化学反应中最大限度地将反应物的原子转化为目标产物,减少副产物生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化学遵循十二项基本原则,涵盖原料、反应过程和产品等多个方面。设计安全的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反应能耗,避免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确保产品在使用和废弃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这些原则为化学工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1.2 有机合成与化学工程的特点及发展需求
有机合成是利用化学方法将简单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制备成复杂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传统有机合成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反应步骤繁琐、原子利用率低、使用大量有毒有害试剂和溶剂,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医药、材料等行业对新型有机化合物需求的增长,有机合成亟需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化学工程则侧重于将化学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过研究物质的传递、反应和能量转换规律,设计和优化化工生产流程。在传统化工生产中,存在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1.3 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及化学工程融合的必要性
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及化学工程的融合是应对环境挑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层面,传统有机合成和化学工程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融合绿色化学理念能够从源头减少污染,降低化学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资源利用方面,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原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从经济角度看,虽然绿色化学技术初期投入可能较高,但长期来看,通过减少废弃物处理成本、提高原料利用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绿色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融合与应用
2.1 绿色溶剂的应用
传统合成有机溶剂(例如:苯、氯仿)都具有毒性与可挥发性,对环境与人体均有危害。绿色溶剂应用于有机合成指日可待。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其蒸气压低、可以设计,使得反应选择性和产率都有提高。
类似地,超临界流体还有以下的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具有较低的临界温度 (31.1∘C) )和临界压力(7.38MPa),用于有机合成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反应介质和萃取剂,如以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为代表,SC-CO2 能够提升催化剂活性,且避免传统有机溶剂可能产生的污染,利用其扩散迅速的特点缩短反应周期。
2.2 绿色催化剂的研发与应用
发展绿色催化剂是实现有机合成绿色化的关键。生物催化剂因具有高选择性、温和的反应环境、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如脂肪酶用于酯交换反应,可在常压常温条件下催化油脂和醇发生反应生成生物柴油,避免了传统酸、碱性催化剂对装置的腐蚀和污染问题,且在催化反应之后酶很容易通过简单的过滤进行回收,酶的重复利用率稳定。纳米催化剂则利用其比表面积大和量子效应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
2.3 原子经济性反应的设计与实施
所谓原子经济性反应就是能够使反应物的原子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期望的产品,降低副产物的产生。工业生产中,合成原子经济性反应需要从反应条件、催化剂以及工艺的改进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例如通过乙烯直接氧化法取代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由 37% 的原子利用率提升至 100% ,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含氯废水的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
2.4 微波、超声等绿色技术辅助有机合成
微波和超声作为绿色辅助工具可有效提高有机合成效率,其可通过分子偶极矩和微波电场作用实现反应物快速加热并均匀受热,从而加快反应动力学,同时微波和超声还可以分别联合绿色溶剂、催化剂使绿色化学合成更加高效,为有机合成过程的高效、环保、节能减排和绿色化学融合于有机合成研究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绿色化学在化学工程中的融合与应用
3.1 工艺流程绿色化设计
过程绿色化设计是化学工程践行绿色化学的重要起点。传统化工过程大多是间歇的过程,能源消耗大、处理率低、排放量较大,在过程绿色化设计过程中主要从反应过程优化路线和操作参数开始,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污染。布洛芬连续流制药的开发,从时间上将整个生产过程由几小时降低到几分钟,从溶剂上降低到了最小。
3.2 废弃物资源化与污染控制
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绿色化学倡导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污染源头控制。在废气处理方面,采用催化燃烧、吸附 - 脱附等技术,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转化为无害物质。废水处理则结合膜分离、生物降解等工艺,实现重金属离子回收与水质净化。废渣处理上,利用高温熔融、化学活化等方法,将工业废渣转化为建筑材料或吸附剂,如粉煤灰制备分子筛,既解决固废堆积问题,又创造经济价值。
3.3 化工设备节能与清洁生产
化工设备的节能与清洁生产是绿色化学工程的重要目标。通过研发高效传热、传质设备,可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新型搅拌设备通过优化桨叶设计,减少搅拌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在清洁生产方面,推广无泄漏阀门、密封泵等设备,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采用新型防腐材料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修产生的废弃物。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能耗异常与泄漏隐患,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障生产过程安全、环保、高效。
结语
绿色化学在有机合成及化学工程中的融合应用,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然而,目前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压力和人才短缺等问题。未来需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加速绿色化学理念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香.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2,(08):41-43.
[2]姚成立,马晓艳,李红英.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安徽化工,2019,45(04):144-145+148.
[3]赵新梅,徐丽萍,张新波,等.绿色化学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化工,2019,48(19):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