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陈超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

“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作为四大学习领域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能用语言进行图像识读、文字等表述形式,提升认知、感受、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选择积极有效的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策略,使学生可以从中获益。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小学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提升审美情操与审美能力,‌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更能‌促进情感表达与人文素养发展。

任何形式的创作都需要富有创意性思维,而创意来源于对周边环境美的观察,以及富有创造性又别具特色的思维加工。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对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等相关的信息加以了解,可以从中找寻到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在形成审美判断能力的同时可以将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将美术欣赏课上的知识带进生活,继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综合性学习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美术教师理念的陈旧与行动力欠缺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仍以教师单向讲解为主,学生审美表达机会缺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模式,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兴趣‌。欣赏作品多局限于教材图片和传统绘画作品的浅层讲解,存在低幼化(如仅关注色彩辨识)或超纲现象(如过早引入抽象艺术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对书法、雕塑、数字艺术等多元艺术形式的拓展,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视觉艺术认知‌。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概念化

伴随着课改的进程,“欣赏• 评述”这一学习领域的研究较为概念化。在论述过程中,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框架性的论述。或是将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按部就班,未对美术欣赏课本身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教材的分析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材的指导理念是由易向难、螺旋上升的,这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更好地使小学生逐步形成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在第一学段( 年级),初步形成发现、感受、欣赏美的意识。第二阶段(3—5 年级)美术欣赏课加入了对感受中外美术的欣赏。让学生的欣赏内容更为具体明确,加深学生纵向观察、评述的能力。第三阶段(6—7 年级)的美术欣赏课程以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为内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切实感受与理解。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美术欣赏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适当地借助多媒体导入教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内容,进而对美术元素进行评价、分析与判断,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沉浸在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和视频之中,在欣赏活动中加强对于本节课所视画作的认知,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文化底蕴。

(二)增强自主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小组探究

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或团体合作学习,有效的学习分析,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探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分析交流,不但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小组探究合作,是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学习、领导、交流能力的最佳方法。让学生张开嘴,动起手,互相帮助。

(三)美术教学评价建设

学生在欣赏课上的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要有一种合理的方法去评价学生。欣赏课既让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官体验。设置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既不易疲劳,主体性也能得到充足的实现机会。不仅可以采取老师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领略美术欣赏价值学生平时注意将抽象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将来进行美术表现或者创意实践积累必要的知识。

结语 :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深入贯彻教育体制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创新思维,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所以,教师只有全面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摆脱陈旧落后观点的束缚,上好欣赏教学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2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 4 月第 1 版 , 第 48 页

[2] 严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究 [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32

[3] 王晓菁.小学美术“ 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的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