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中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与精度分析
石宪
湖北省宜昌市鼎诚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引言
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能源供应、防洪灌溉、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电工程建设通常涉及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大规模的施工活动,需要精确的信息获取和监测手段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数字影像技术凭借其快速、准确、直观等特点,为水电工程提供了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在水电工程的各个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数字影像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精度,对于提升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影像技术原理
数字影像技术是利用数字成像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无人机搭载的成像设备以及卫星遥感影像设备等,将物体或场景的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记录、存储和处理的技术。其核心原理基于光的传播与光电转换。以数码相机为例,光线通过镜头汇聚到图像传感器(如 CCD 或CMOS 芯片)上,传感器中的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终以数字图像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在这个过程中,影像的分辨率、色彩深度等参数决定了图像的质量和信息量。高分辨率意味着图像能够呈现更多的细节,而丰富的色彩深度则能更真实地还原物体的颜色。例如,常见的民用数码相机分辨率可达数千万像素,能够清晰捕捉到物体的细微特征,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数字影像技术在水电工程运行监测阶段的应用
2.1 大坝安全监测
(1)大坝表面变形监测。
数字影像技术在大坝表面变形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通过在大坝表面设置特征点,并利用定期拍摄的数字影像,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影像进行分析,可精确测量特征点的位移变化,从而监测大坝表面的变形情况。例如,在某混凝土重力坝的运行监测中,在大坝坝顶和坝坡设置了多个特征点,使用高精度数码相机定期对大坝进行拍摄。利用 DIC 技术对不同时期的影像进行处理,能够准确计算出特征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量。经过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坝在某些工况下坝顶出现了微小的水平位移变化,及时对大坝的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估和预警,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2)裂缝监测。大坝表面裂缝是影响大坝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数字影像技术可用于大坝裂缝的监测与分析。通过对大坝表面影像进行高精度处理和分析,利用裂缝识别算法,能够自动检测出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等参数,并对裂缝的发展趋势进行跟踪。例如,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热成像相机对大坝进行巡检,热成像影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大坝表面温度分布情况,由于裂缝处的热传导特性与正常坝体不同,在热成像影像上会呈现出明显的温度异常区域,从而快速定位裂缝位置。再结合可见光影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裂缝宽度和长度进行精确测量。在某土石坝的运行监测中,通过数字影像技术成功监测到了一条新出现的裂缝,并对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持续跟踪,为及时采取裂缝修复措施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了大坝的结构安全。
2.2 目标影像信息获取
(1)硐室影像获取。获取硐室影像时,为确保地质编录的准确性,应采用像方控制方式,使用特制数码摄影经纬仪。此经纬仪可由数码相机与普通或专门设计的简易经纬仪结合,关键在于确保相机定位定向精度及操作便捷性。通过对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影像进行自动改正,可获取精确的影像外方位元素。由于相机与经纬仪的轴心不重合,需进行 6 个外方位元素的改正。研究提出了一种精确测定改正值的方法,满足硐室影像地质编录的技术要求。硐室影像的获取是通过规则拍摄覆盖硐室全景的影像。拍摄时需注意相机状态与检校时一致,以及相邻影像的上下和左右衔接。同时,记录影像外方位元素,并指定轴方位角。(2)边坡影像获取。获取边坡影像,需遵循一定规则拍摄,以覆盖整个桩段坡面,通常形成立体影像对。(3)基坑影像获取。与边坡摄影相比,基坑摄影的显著差异在于其摄影方向是垂直向下的,而边坡摄影则通常面向前方。在拍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相邻影像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区域,以便于后续的影像拼接和立体匹配工作。
2.3 水位变化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地面数字影像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对水电工程库区水位变化的实时监测。卫星遥感影像能够提供大范围库区水位的宏观变化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对比分析,利用水体的光谱特征差异,可提取库区水位的变化范围和趋势。例如,利用高分二号卫星影像,通过水体指数法对某大型水电工程库区水位进行监测,能够准确获取库区水位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同时,在库区周边设置多个地面监测站,利用数字相机和水位传感器,实时拍摄库区岸边影像并测量水位高度,将地面监测数据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可更精确地掌握库区水位的动态变化,为水电工程的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2.4 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监测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或航空影像进行植被指数计算(如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可分析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例如,在某水电工程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对比工程建设前后多年的卫星影像植被指数,发现库区周边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可能存在水土流失风险。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对疑似水土流失区域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地形数据,评估水土流失的程度和范围。同时,利用地面近景数字影像对局部重点区域的植被生长状况、土壤侵蚀痕迹等进行实地监测,为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保护库区生态环境,保障水电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2.5 数字影响量测相对定向精度分析
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点的基坑或边坡工程区域作为拍摄对象,确保拍摄区域光照均匀,避免阴影和反光,对数字单反照相机进行镜头畸变校正和像素尺寸标定,设置相机的拍摄参数,如分辨率、焦距、曝光等参数。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确保相机稳定。将拍摄的数字影像导入计算机,使用专用测量软件进行预处理,在每张照片上提取明显的特征点,如角点、边缘等,根据匹配的特征点,掌握每张照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对计算得到的相对定向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使用控制点或已知点,评估定向的精度和误差。
结语
相比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数字影像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此外,该技术还可以与 GIS、BIM 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工程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为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可以预见,数字影像技术将在未来的水电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攀,李为乐,陆会燕,等 . 基于 SBAS-InSAR 的库区活动滑坡变形特征与库水位变化响应关系:以四川省黑水县毛尔盖水电站为例 [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28) :11991-12002.
[2] 邓子谦,李斌,董爽 , 等 . 基于数字影像技术的超深混凝土防渗墙浇筑施工工效及单价计算方法研究[J]. 大坝与安全,2024(3) :62-66.
[3] 甘拯,周翔 . 基于贴近摄影技术的旭龙水电站高陡边坡精细实景三维重建 [J]. 水利水电快报,2024,45(5) :117-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