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

作者

蒙小银

身份证:642224197304141617 839000

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其高能耗、高排放特性却使其成为环境污染主因,约占全球40%能源、50%原材料消耗。面对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建筑业 绿色低碳转型刻不容缓。 绿色建筑旨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绿色节能设计技术是实现此目 运营而轻施工,施工阶段却是将设计理念变为现实的关键,其技术执行 响建筑 最终节能性 过程自身亦存在能耗、资源浪费与污染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施工阶段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其要点与挑战,并提出策略,对提升建筑整体绿色性能、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绿色节能设计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的重要性

施工阶段是将绿色节能设计理念转化为实体建筑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蓝图无论多么先进,若施工执行不到位,节能目标便成空谈。 直接决定 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与保温隔热效果,以及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另外,施工过 的主要源头。传统施工常伴随高能耗、高水耗、大量建筑垃圾及扬尘噪音。在施工 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既能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冲击,更能确保建筑本身的节能性能。如采用预拌混凝土、装配式构件可减少现场污染、提高材料利用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能降低施工用水;节能型设备与优化方案则可减少能耗。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绿色节能设计技术

2.1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

围护结构(墙体、屋顶、地面、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施工阶段需要精确落实设计阶段的保温方案。常见的墙 及自保温墙体技术。施工要点在于确保保温材料的连续性、密实性, 整体气密性。屋顶保温通常采用倒置式保温屋面或正置式保温 度和均匀性,以及防水层的保护。节能门窗的安装是另一个重点,需确保门 理到位,选用 Low-E 玻璃、断桥铝合金或塑钢型材等节能型门窗产品,并在安装过程中避免损坏玻璃和密封条。

2.2 自然通风与采光技术的施工应用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可以显著减少建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施工阶段需要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实现。例如,在施工中精 21 堂风路径;确保窗户、天窗、采光井等采光构件的尺寸、位置和开启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采用遮阳构件的建筑,要确保其安装牢固、运行顺畅。在室内装修阶段,选择高反射率的室内装饰材料也有助于提高自然采光效率。

2.3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施工集成

太阳能是建筑中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施工阶段需要将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集成。这包括预埋管道、预留设备安装空间、 建筑的可靠连接等。例如,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角度、方位需精确控制,以获得最佳日照;光伏组件的铺设需考虑防水、防雷和电气安全,并与建筑屋面或立面形成协调统一的外观。施工中还需注意与其他管线、设备的协调,避免冲突。

2.4 节水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施工实施

施工阶段自身就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建筑未来运营阶段的节水性能也依赖于施工质量。施工中可采用节水器具、优化施工用水方案、收集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例如,设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需在施工中完成相关管道的铺设和储水设施的建造;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则需安装相应的处理设备和供水管道。此外,在给排水系统施工中,确保管道连接严密、无渗漏,选用优质节水型卫生器具,也是实现建筑节水目标的基础。

3 绿色节能设计技术在施工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成本效益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初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尤其在缺乏激励政策时,更倾向于选择传统低成本方案,忽视了绿色建筑长期的综合经济性,导致应用动力不足。同时,施工人员技能与意识不足也是普遍问题。绿色技术施工工艺更复杂,但行业缺乏专业人才,人员环保节能意识淡薄,习惯传统作业方式,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接受度和执行力有限,易致施工质量不达标。此外,设计施工脱节与协调困难突出,设计方案可施工性考虑不周,施工图细节缺失,加之各方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常导致施工错误或返工。最后,标准规范不完善与监管不到位亦制约应用,施工阶段细则、验收标准尚不健全,部分标准操作性差,缺乏工艺指导,且监管力度不足,难以有效约束,导致部分项目“重设计、轻施工”,绿色节能要求在施工环节被削弱。

4 优化绿色节能设计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策略

4.1 加强设计施工一体化与协同管理

推行工程总承包(EPC)或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从项目初期就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紧密结合,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优化设计方案。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包含绿色节能技术信息的集成模型,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数据共享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

4.2 提升施工人员技能与绿色意识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绿色节能技术培训,将其纳入职业继续教育体系。培训内容应涵盖绿色节能材料特性、施工工艺要点、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绿色施工理念。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意识。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3 优化成本效益评估与激励机制

在项目决策阶段,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LCCA),综合考虑绿色节能技术的初期投入、运营维护成本节约、潜在的政策补贴、物业价值提升等因素,更全面地评估其经济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容积率奖励等,降低项目采用绿色节能技术的初期成本压力。

5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绿色节能技术实现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其重要性,梳理了墙体保温、自然通风采光等技术的施工要点,并指出了成本认知偏差、人员技能不足、设计施工脱节、标准监管不完善等挑战。研究表明,推动技术应用需综合策略:强化设计施工一体化与协同效率,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成本评估与激励,健全标准规范与监管。将绿色理念融入施工全过程,方能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目标,促进行业绿色转型。未来研究可聚焦特定技术效果评估及智能化施工应用潜力,提供更精准指导。

参考文献

[1] 吴小飞.浅谈建筑中的节能设计[J].居舍,2021,(09):73-74.

[2] 王红利.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分析[J].陶瓷,2022,(0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