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泵技术在暖通工程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价
陈崇华
昆明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 650233
1 新型热泵技术概述
1.1 工作原理
热泵技术依据逆卡诺循环原理构建,是一种兼具节能与环保特性的制热制冷技术。夏季空调制冷时,系统按制冷工况运行。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经换向阀进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汽在此冷凝成液体,随后经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于蒸发器内吸热,冷却室内空气。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经换向阀被压缩机吸入,完成制冷循环。冬季取暖时,换向阀转向热泵工作位置,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蒸汽经换向阀流入室内蒸发器(此时作冷凝器用),制冷剂蒸汽冷凝放热,加热室内空气以实现取暖。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反向流过节流装置进入冷凝器(此时作蒸发器用),吸收外界热量蒸发,蒸发后的蒸汽经换向阀被压缩机吸入,完成制热循环。
1.2 分类
按热源划分,热泵可分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从空气中获取低品位热能,具有安装便捷、适用范围广的优势;水源热泵从水中获取低品位热能,效率较高,但受水源条件制约;地源热泵从地下土壤或岩土层获取低品位热能,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不过初期投资较大。此外,依据热泵装置本身运行原理,还可分为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吸附式热泵、化学热泵、引射式热泵、热电热泵等。
2 新型热泵技术在暖通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2.1 民用住宅领域
某小区供暖项目采用 138 套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总供暖建筑面积达33.6 万㎡。2021 年 11 月,一期 40 套机组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运行 125 天。实际运行中,出水温度稳定在 42-47∘C ,供回水温差控制在 7-10∘C ,室内温度保持在 20∘C 以上。采暖季每平米费用较市政供热节省 29.5% ,有效降低了居民供暖成本,同时减少了碳排放。
2.2 商业建筑领域
某电器商场供暖项目建筑面积约 5000m2 ,采用 4 台超低温风冷热泵机组,满足夏季制冷、冬季及过渡季节供暖需求。项目安装调试后,于 2021 年 11 月正式投入使用,首年便经受住室外最低达 - 24∘C 超级寒潮的考验。冬季供热期 151 天,机组出水温度稳定在 45 - 50∘C ,商场室内温度达到 20∘C 以上,5个月采暖期为商场降低了运营成本。
2.3 工业领域
吕梁养猪场供暖项目建筑面积约 7800m2 ,含 6 个大棚,采用 6 台超低温风冷模块,末端为地板辐射采暖。2021 年 11 月投入使用,运行 150 天,出水温度稳定在 43 - 47℃,满足不同阶段猪的需求温度。单供暖季机组及水泵设备等费用比原来燃煤供热节省 40% ,平均每头猪供热费用约为 69 元,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2.4 区域供暖领域
某深层地热改造项目采用地源热泵 + 空气源热泵耦合式供暖工程,项目规模 93 万㎡。供暖设计地源热泵承担供热总负荷的 60% ,空气源热泵承担供热总负荷的
。此设计既能解决单供暖地温衰减问题,又能使供热运行成本接近地源热泵,助力供热企业盈利,实现长期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项目建成运行后,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了环境质量。
3 新型热泵技术的性能评价指标
3.1 制热量与制冷量
制热量指热泵按制热工况运行时,每小时向用户提供的热量,用于衡量热泵机组制热能力;制冷量指热泵按制冷工况运行时,每小时从被冷却物体中吸收的热量,用于衡量热泵机组制冷能力。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暖通工程需求选择合适制热量和制冷量的热泵机组。
3.2 COP 值
COP 值即性能系数,是热泵机组的制热量或制冷量与消耗功率的比值,是衡量热泵节能效果的核心参数。COP 值越高,热泵机组节能效果越好。但 COP 值与运行工况相关,比较不同热泵时,应采用同种运行工况(通常是采暖额定
工况的COP 值)。
3.3 SEER 和 HSPF
SEER(季节性能能效比)和 HSPF(制热季节性能因数)分别用于评估空调和制热性能。这些值越高,表明热泵在不同季节的效率越高。实际应用中,可根据SEER 和HSPF 值选择高效节能的热泵产品。
4 新型热泵技术的性能评价
4.1 高效节能
新型热泵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只需消耗少量逆循环净功,便能获取较大的供热量或制冷量。它能够高效利用原本难以应用的低品位热能,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以地源热泵为例,相较于传统空调,其节能幅度可达 50% 。该技术通过输入少量电能驱动热泵机组运转,借助循环水将地下土壤的恒温传输至热泵机组,随后机组将水中十几度的恒温热量提取并提升,输送至末端循环水,使其升温至 40-50∘C ,进而达成供暖目的。
4.2 环保
新型热泵技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向外界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粉尘、废气和霉菌对环境的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节能中央空调技术。以邢台市任泽区深层地热改造项目为例,与采用燃气锅炉供暖相比,在一个供暖季内,该项目可减少二氧化碳( (C02 )排放6993 吨、碳氢化合物(CₙHₘ)排放 1.27 吨、氮氧化物( (NOx) )排放 10.25 吨、二氧化硫( S02 )排放 56.6 吨以及粉尘排放28.3 吨,环保成效显著。
4.3 稳定性与可靠性
新型热泵技术在设计与制造环节,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材料,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海尔赤焰 + 系列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为例,该机组配备了艾默生谷轮™ ZW 系列热泵专用压缩机。此压缩机可搭载 EVI 喷气增焓技术和变频涡旋技术,并采用可变容积比技术,有效提升了部分负荷性能,能够精准控制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热衰减,确保在低温工况下满足制热要求,使制热量增加 8- 10% ,制热能效提升 15- 20% 。
结束语
新型热泵技术在暖通工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高效节能、环保以及稳定性与可靠性等突出优势,能够充分满足不同领域暖通工程的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依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热泵类型与规格,并科学设计系统,以充分发挥新型热泵技术的优势。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创新,新型热泵技术的性能将不断提升,成本将逐步降低,其在暖通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也将更加广泛。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新型热泵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推动其在暖通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虞永亮, 吕海龙. 建筑机电工程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3, (20): 135-137.
[2] 李浩东 . 新型节能材料及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2, 51 (10): 182-184.
[3] 刘志强 . 新型节能技术及材料在公路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 2021, 47 (11): 212-213.
[4] 张睿 . 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浅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 2021, (20): 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