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啊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现场管理探讨
张荣富
身份证:513002198501162959 635000
0 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道路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用、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传统现场管理存在协 易导致质量隐患、安全事故或进度延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道 构建科学系统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成为必然趋势。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的现 险有效防控,对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 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1.1 管理内涵界定
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是对施工全过程的综合性管控,涵盖空间布局、资源调配、工序衔接、安全质量等多方面内容。从空间维度,需合理规划施工区域、材料堆放区、办公区的布局,确保作业空间有序;从资源维度,负责人员、机械、材料的动态调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从工序维度,协调各施工环节的衔接节奏,保障施工流程顺畅;从风险维度,识别现场安全隐患与质量风险,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其核心是通过科学组织与有效管控,实现施工过程的有序化、标准化与高效化。
1.2 核心管理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需遵循系统性、规范性、安全性与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统筹考虑各管理要素的关联性,避免单一环节管理失衡;规范性原则强调依据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开展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行为合规;安全性原则将施工安全置于首位,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机制;动态性原则要求根据施工进展与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适应现场复杂多变的特点。各项原则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管理准则体系,为现场管理实践提供明确指引。
1.3 管理价值定位
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多重价值。在质量层面,通过全过程质量监督确保工程符合设计标准与使用要求;在安全层面,通过风险防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在效率层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工序衔接缩短施工周期;在成本层面,通过减少浪费与返工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规范的现场管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的社会公信力,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 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要素与内容
2.1 人员管理与团队建设
人员管理是现场管理的核心环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与工作标准;加强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将施工质量、安全表现与奖惩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强化班组建设,通过班前交底、班中检查、班后总结的流程化管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通过人性化与制度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打造高素质施工团队,为工程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2.2 设备与材料管理
设备与材料管理直接影响施工效率与质量。设备管理方面,建立机械台账与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状态,确保设备完好率;合理安排设备使用计划,避免闲置或超负荷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设备操作规范培训,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故障。材料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核查质量证明文件与外观质量;优化材料堆放与存储管理,按规格型号分区存放,做好防潮、防晒保护;实施材料领用登记制度,精准控制材料消耗,减少浪费与损耗。
2.3 质量监督与过程控制
质量监督需贯穿施工全过程。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点与验收标准;加强工序质量检验,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推行样板引路制度,通过样板施工确定工艺标准与质量要求;强化隐蔽工程验收管理,做好验收记录与影像资料留存。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并整改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4 安全防控与文明施工
安全防控是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立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基坑支护等危险环节;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管理,确保防护栏、安全网等设施规范设置与有效使用;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文明施工方面,采取扬尘控制、噪声防治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实现绿色施工与环境友好。
3 施工现场管理的保障措施
3.1 管理制度体系完善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规范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保障。需构建覆盖施工全流程的制度网络,涵盖质量管控、安全生产、人员考勤、设备管理等核心领域,明确各环节管理要求。制定精细化管理流程与操作规范,细化管理步骤、责任主体与执行标准,确保管理行为有章可循。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定期从质量控制、安全防控、效率提升等维度评估管理效果,将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挂钩,激励管理人员主动提升工作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保障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稳定性与持续性。
3.2 管理团队能力建设
高素质管理团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核心要素。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其工程技术知识与管理技能;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管理方法与理念;培养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水平;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团队能力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责任意识强的管理队伍,为现场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3.3 监督考核机制构建
监督考核机制是确保管理措施落地见效的重要手段。构建多层次监督体系,融合内部监督、外部监理与政府监管力量,形成全方位监管网络,实现管理无死角。采用日常巡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方式,日常巡查聚焦实时问题发现,定期检查侧重系统性管理评估,双轨并行及时排查管理漏洞。将监督结果与绩效评价深度挂钩,对管理到位的予以奖励激励,对存在问题的明确整改要求与时限。建立管理问题闭环整改机制,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问题整改彻底,通过严格监督考核推动管理责任落实,保障现场管理规范有效执行。
4 结论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现场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与效率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与实施精细化管控。通过明确管理内涵与原则,围绕人员、设备、质量、安全等关键要素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现场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施工组织优化与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了管理效率与精准度,完善的制度体系与监督机制确保了管理措施落地见效。未来需进一步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加强智能化技术与现场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发适应复杂工况的管理工具,持续提升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淇.市政工程道路施 管理策略[J].居业,2022,(01):55-57.
[2] 张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 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