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涂层材料附着力测试的微观表征技术应用
陆大光 范军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201109
一、引言
纳米涂层凭借其在纳米尺度下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应用潜力。在航空航天领域,纳米涂层可增强飞行器部件的耐磨性与耐腐蚀性,保障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运行;在电子设备制造中,纳米涂层能够提升电子产品的表面性能,如防指纹、抗静电等。然而,纳米涂层性能的有效发挥高度依赖于其与基底材料之间的附着力。若附着力不足,涂层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脱落、起皮等现象,不仅会丧失其原本赋予材料的优异性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准确评估纳米涂层的附着力至关重要。微观表征技术能够深入到纳米涂层与基底的微观界面,从原子、分子层面揭示涂层与基底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纳米涂层附着力的精准测试与分析提供了有力手段。
二、微观表征技术在纳米涂层附着力测试中的应用
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纳米涂层附着力测试中,SEM 可用于观察涂层与基底的界面形貌。通过对界面处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如涂层与基底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缝隙、孔洞,界面过渡区的宽度与特征等,能够直观地判断涂层与基底的结合情况。若界面处存在较大的缝隙或空洞,通常表明涂层与基底的附着力较差。此外,在对涂层进行划痕测试、拉伸测试等附着力评估实验后,利用 SEM 观察测试区域的表面形貌变化,可进一步分析涂层失效的模式与机制,如涂层是从基底表面整体脱落,还是发生了分层、开裂等现象,从而为改进涂层附着力提供依据。
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TEM 在纳米涂层附着力测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涂层与基底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它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涂层与基底之间原子层面的结合状态,如是否形成了化学键、原子的扩散情况等。例如,在研究金属纳米涂层与陶瓷基底的附着力时,TEM 可观察到金属原子与陶瓷基底原子在界面处是否发生了相互扩散,形成了过渡层,以及过渡层的结构与成分,从而深入了解涂层与基底之间的结合机制,为优化涂层设计与制备工艺提供原子尺度的信息。
2.3 原子力显微镜(AFM)
在纳米涂层附着力测试方面,AFM 可用于测量涂层表面的纳米力学性能,如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等,这些性能与涂层的附着力密切相关。通过对涂层不同区域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测量和分析,能够评估涂层的均匀性以及涂层与基底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此外,AFM 还可进行单分子力谱测试,研究涂层分子与基底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分子层面揭示涂层附着力的本质。例如,通过测量单个涂层分子与基底表面之间的粘附力大小,分析其与涂层整体附着力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涂层附着力机制提供微观数据支持。
2.4 纳米压痕技术
在纳米涂层附着力测试中,纳米压痕技术可 用于评估涂层 面处的力学性能。通过在涂层与基底界面附近进行纳米压痕测试,获取界 层和基底本体的相应参数进行对比,能够判断涂层与基底之间的结合 基底之间,且变化较为平缓,通常表明涂层与基底之间具有较好的 合, 出现突变,则可能意味着涂层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存在缺陷,附着力较差。 过分析压痕周围的变形情况,如是否出现裂纹扩展等现象,进一步评估涂层与基底的附着力以及涂层在受力情况下的失效模式。
2.5 划痕测试技术
划痕测试是一种常用且直观的纳米涂层附着力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划痕轨迹的表面形貌,确定涂层发生不同失效模式时对应的临界载荷,如涂层开始出现划伤的临界载荷(Lc1)、涂层开始出现开裂的临界载荷(Lc2)、涂层开始从基底表面剥落的临界载荷(Lc3)等。这些临界载荷值越大,通常表示涂层与基底之间的附着力越强。此外,结合划痕过程中的摩擦力、位移等参数变化曲线,还可进一步分析涂层在划痕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深入理解涂层与基底之间的粘附失效机制。例如,当摩擦力在某一载荷下突然增大,可能预示着涂层开始出现较大的损伤或失效,与附着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三、微观表征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多种技术的联用
单一的微观表征技术往往只能从某一个方面获取纳米涂层附着力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多种微观表征技术的联用将成为发展趋势 例如 ,将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EDS)联用,在观察涂层与基底界面微观形貌的同时,能够分析界 处的 进 步了解涂层与基底之间的化学反应与相互作用情况;将原子力显微镜与纳米压 技术联 取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纳米力学性能以及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信息,从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地研究纳米涂层的附着力,为更准确地评估和优化涂层附着力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持。
3.2 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
原位表征技术能够在模拟实际工况的条件下,实时观察和分析纳米涂层在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涂层附着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演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原位表征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位表征技术将能够实现更复杂工况的模拟,如同时模拟高温、高压、腐蚀介质等多种环境因素对纳米涂层附着力的影响,为纳米涂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性能评估与寿命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3.3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在微观表征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微观表征图像进行自动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涂层与基底界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缺陷类型等信息,大大提高分析效率与准确性;自动化的微观表征设备能够实现样品的自动加载、测试参数的自动优化以及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测试的重复性与可靠性。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入将使微观表征技术在纳米涂层附着力测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论
纳米涂层材料的附着力对其实际应用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微观表征技术为准确评估纳米涂层附着力提供了关键手段。扫描电子显微镜 痕技术、划痕测试技术等微观表征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尺 子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深入理解涂层附着力机制 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观表征技术在纳米涂层附着力测 能化与自动化的方向不断进步,为纳米涂层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推动纳米涂层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光耀,贾鹏鹏,徐云郎,等.浅谈纳米涂层材料附着力测试控制方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24,27(07):64-66.
[2]张坤磊.浅谈纳米涂层材料附着力测试[J].汽车工艺师,2023,(0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