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项目环境下工程人力资源调度的协调机制研究

作者

张亮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300384

引言

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驱动下,工程企业承接多项目已成为常态。多项目环境下,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调度协调直接影响项目进度、成本与质量。然而,项目间资源需求冲突、信息不对称、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频发,传统调度模式难以适应复杂场景。研究多项目环境下工程人力资源调度的协调机制,对提升工程企业资源管理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项目环境下工程人力资源调度的影响

1.1 项目特性差异对调度的制约

多项目环境下,各工程在规模、技术难度、施工周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型项目往往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投入,而小型项目则更注重人员的灵活性与高效性;技术复杂项目对特定领域专家需求迫切,普通项目则侧重基础施工人员配置。项目工期的重叠与交叉,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需求的矛盾,使得人力资源难以在不同项目间实现合理分配,容易出现部分项目人员闲置,而部分项目人员短缺的情况,制约了整体调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1.2 人员结构与能力因素的影响

工程企业的人员结构与个体能力差异对调度产生重要影响。从专业结构看,不同项目对土建、电气、机械等专业人员的需求比例不同,若企业专业人员配置失衡,将导致部分项目人员不足,而其他专业人员过剩。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所有项目的关键岗位需求。此外,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也会影响其在项目中的实际效能,增加了人力资源调度与团队组建的难度。

1.3 信息沟通与管理模式的障碍

信息沟通不畅与管理模式滞后是阻碍人力资源有效调度的重要因素。多项目环境下,项目分散、参与主体众多,信息传递容易出现延迟、失真。各项目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及时了解彼此的人员需求、工作进度与资源使用情况,导致调度决策缺乏全面依据。同时,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模式决策流程长,难以对项目突发的人员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且不同项目间的资源调配权限划分不明确,容易引发资源争夺,降低调度效率。

二、多项目环境下工程人力资源调度协调机制的构

2.1 基于计划协同的资源预分配机制

构建计划协同的资源预分配机制,需在项目启动阶段,对多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分析项目进度计划、工作内容,明确各阶段人员需求数量、专业类型与时间节点。采用资源平衡技术,优化人员配置方案,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闲置。建立项目优先级评估体系,根据项目的战略重要性、合同工期、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资源分配顺序。同时,预留一定比例的应急人力资源,以应对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确保资源预分配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2.2 动态调整的资源调配机制

动态调整的资源调配机制是适应多项目变化的核心。利用实时监控系统,收集各项目的人员工作状态、进度偏差等信息,及时发现资源需求变化。当项目出现人员短缺或过剩时,依据资源池内的人员储备情况与其他项目的资源闲置情况,制定动态调配方案。采用跨项目人员借调、任务重新分配等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灵活转移。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根据资源调配后的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调配方案的合理性,不断优化调整策略,使资源始终处于最优配置状态。

2.3 双向互动的沟通反馈机制

双向互动的沟通反馈机制是保障调度协调顺畅的关键。搭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项目的人力资源信息、进度数据与需求计划,实现项目部、分公司与总部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定期组织多项目协调会议,各方共同协商资源调配方案,解决调度冲突。建立双向反馈渠道,项目一线管理人员可及时上报人员需求与工作困难,管理层的决策与调配指令能够迅速传达至项目组。鼓励不同项目团队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与协作,促进人员技能互补,知识共享,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三、多项目环境下工程人力资源调度协调机制的实施保障

3.1 组织架构与职责体系优化

优化组织架构与职责体系是机制实施的基础。调整企业组织架构时,可进一步强化多项目人力资源协调部门的统筹职能,赋予其资源调配的决策权与跨项目协调的主导权,使其能够打破部门壁垒,高效整合人力资源。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中,建立定期的双向沟通会议制度,由项目与分公司共同协商人员调配方案,平衡项目需求与专业发展诉求。针对关键岗位,推行 AB 角制度,确保核心人员因突发情况离岗时,项目仍能正常运转。

3.2 制度与激励机制完善

完善的制度与激励机制是机制持续运行的保障。在制定调度管理制度时,增加风险预警条款,针对可能出现的人员短缺、技能错配等风险,制定分级响应预案。建立跨项目的人才共享库,明确人员借调补偿机制,鼓励项目间灵活调配资源。在薪酬体系中,增设多项目参与津贴、创新贡献奖金等激励项,对主动承担跨项目任务、提出高效调度方案的员工给予额外奖励。同时,建立职业发展双通道,为技术型与管理型人才分别设计晋升路径,增强员工在多项目环境下的职业归属感,确保协调机制长效运行。

四、结论

多项目环境下工程人力资源调度协调机制的构建,是解决资源冲突、提升项目管理效能的关键。通过剖析影响因素,构建涵盖计划协同、动态调配与沟通反馈的协调机制,并辅以组织、制度保障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项目需求,不断优化协调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以适应多项目环境的动态变化,推动工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琦.建筑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研究[J].上海企业,2025,(03):114-116.

[2]唐艳.国有建筑工程承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05):164-167.

[3]王磊.人工智能在工程管理与人力资源发展中的应用创新[J].市场周刊,2025,38(03):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