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考政治评价体系变革下的复习策略调整

作者

刘玲玲

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311200

2014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高考评价体系逐步从“知识立意 转向“素养立意”。2019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统编版教材同步实施,进 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在此背景下,高三政治复习 识灌 +题海战术”的模式,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复习体系。本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变革的核心要求,结合2019 统编版教材的编排逻辑,提出高三政治复习策略的调整框架。

一、高考评价体系变革的核心特征

(一)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

传统高考政治以学科知识覆盖率为核心指标,强调记忆与再现能力;而新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情境化任务设计考查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调动知识、运用能力、形成价值判断的综合素养。例如,2023 年新课标卷通过“乡村振兴中的法治保障”议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等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二)从“单一评价”到“多维评价”的拓展

新评价体系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一核”即高考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指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一框架要求复习教学兼顾知识结构化与能力进阶化,避免“高分低能”现象。

(三)从“教材导向”到“课标导向”的深化

2019 统编版教材以“议题式教学”为主线,通过“内容主线—情境案例—任务驱动”的编排逻辑,强化知识生成的过程性。例如,《经济与社会》模块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发展理念”等知识点嵌入真实经济现象分析中,要求复习教学突破章节界限,构建主题式知识网络。

二、高考政治评价体系变革下的复习策略的调整路径(一)复习目标重构:从“知识记忆”到“素养内化”

在高三政治复习目标重构中,需实现从“知识记忆”向“素养内化”的深度转型。首先,需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细化为可观测的行为指标:政治认同体现为能结合党史案例阐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法治意识表现为可运用法律思维解析社会热点中的权利义务关系[1]。其次,构建分层递进的复习目标体系,依据“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三层要求设计阶梯任务:基础层侧重学科必备知识的系统化梳理与结构化呈现,综合层强调跨模块知识网络的整合与迁移应用,创新层则聚焦批判性思维培育,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实现素养培育的螺旋式上升。

(二)知识体系整合:从“碎片化”到“结构化”

三政治复习需推动知识体系从“碎片化”向“结构化”转型,核心在于构建主题式框架并强化逻辑关联。

以统编版教材“大单元”设计为基础,可提炼模块核心主题,如《政治与法治》模块可凝练为“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法治中国建设”三大主题,并围绕各主题系统梳理概念链、原理群与典型案例库,形成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2]。同时,借助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揭示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例如复习“国际关系”时,可构建“国际形势变化—国家利益博弈—外交政策调整—国际责任担当”的递进链条,并关联“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观”等时代议题,促进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能力训练优化:从“机械刷题”到“思维进阶”

高三政治能力训练需突破“机械刷题”模式,转向以思维进阶为核心的能力培育。首先,依据高考“无情境不命题”特征,开发生活、学术、社会三类情境化任务,如通过“模拟政协提案”项目,训练学生信息整合、逻辑推演与方案优化能力。其次,实施变式训练策略,针对同一知识点设计多维度变式题,例如复习“市场调节”时,可设置“市场失灵现象辨识”“宏观调控工具选择”“市场与政府作用边界”等递进式问题链,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3]。最后,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入学术争议话题或社会热点事件,如“平台经济反垄断”议题,引导学生从“效率与公平”“创新与规制”等视角展开辩证分析,在观点碰撞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四)评价反馈机制创新: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

高三政治评价反馈机制需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构建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整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结合课堂观察记录、作业分析报告、成长档案袋等工具,全程追踪学生素养发展轨迹。例如,通过“政治小论文”评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借助“时事述评”考察信息整合与价值判断水平。另一方面,实施动态反馈调整策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诊断知识盲区与能力短板,如通过错题归因分析识别概念混淆、逻辑断裂等高频问题,针对性设计“概念辨析微专题”“逻辑推理训练营”等个性化干预方案,实现复习策略的精准优化与素养培育的闭环提升。

三、结论

高考政治评价体系的变革对高三复习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素养培育者”,通过目标重构、体系整合、能力优化与评价创新,构建“知识— 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复习模式。2019 统编版教材的实施为这一转型提供了载体,其“议题中心 素养导向”的编排逻辑,要求复习教学突破传统章节界限,以主题式整合实现知识结构化,以情境化任务驱动能力进阶,最终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的素养提升目标。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情下复习策略的差异化实施路径,为高考综合改革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1]范宝祥. 试论高考政治复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 (04): 166.

[2]吴旭初. 新课改下高考政治命题的特点及复习策略 [J]. 试题与研究, 2020, (02): 23.

[3]孙雪. 提质增效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9, (08):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