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具体分析
李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湖南吉首市 4160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 特的喀斯特地貌 育了丰富的粮食作物资源,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作物种植广泛, 竞争力。然而,近年来随着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 内某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检测数据显示,镉、铅等重金属含量超 安全。作为保障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的关键部门,湘西州粮食监测 亟需科学高效的重金属检测技术作为支撑。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结合湘西州粮食监测中心的实际工作需求,系统分析不同重金属检测技术的适用性,旨在解决基层检测机构在技术选择、设备配置及人员操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比各类检测技术的优劣,提出符合湘西地区特点的检测方案,为提升区域粮食安全监测水平、推动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二、湘西州粮食监测重金属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2.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实现定量分析 是湘西州粮食监测常规检测主要应用的方法。在检测大米中镉元素时, 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光度,可精准检测出 0.004mg/kg 以 设备普及率高,州内多数检测机构均配备基础型AAS 仪器; 可独立完成检测。但受限于设备性能,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虽灵敏度较火焰法 提升,但样品前 长达4 - 6 小时,难以满足应急检测需求。
2.2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法在粮食检测中主要用于砷、汞等元素的专项检测。在富硒大米生产基地的例行检测中,我们采用北京海光LC-AFS8520 原子荧光与液相联用仪,单个样品中砷元素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01μg/L 以上。该技术与湘西州特色农业检测需求高度契合,其操作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基层检测人员经短期培训即可掌握。但仪器对环境温湿度敏感,湘西山区雨季高湿度环境易导致检测数据波动,需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校准。
2.3 便携式X 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的应用
针对湘西州山区交通不便、采样点分散的特点,便携式 XRF 设备可用于现场快速筛查。比如粮食种植区的应急检测中,技术人员就可以使用 pXRF 设备,无需复杂前处理即可在 5 分钟内完成稻谷、玉米等粮食样品中铅、镉元素的初步检测。该设备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但检测精度有限,对于含量低于 0.1mg/kg 的样品检测误差达 15%-20% ,需配合实验室精密检测进行结果验证。
三、湘西州粮食重金属检测技术优化建议
3.1 构建分级检测体系
结合湘西州检测需求与资源分布,在现有的州级实验室精密检测基础上,规划实施县级实验室常规检测 、乡镇检测点快速筛查这样一个三级体系。州级监测中心以ICP - MS、AAS 等高精度仪器承担仲裁检测与科研任务;县级机构配备AAS、AFS 设备,负责日常监督检测;乡镇检测点推广便携式 pXRF、电化学检测仪,实现污染风险早期预警。
3.2 强化技术创新与本土化适配
依托湘西州特色农业资源,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检测技术攻关。针对富硒农产品中硒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制,开发专用检测方法;优化快速检测技术对湘西特色作物(如猕猴桃、油茶)的适用性,降低基质干扰。
3.3 加强人才培养与设备共享
建立湘西州粮食检测技术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州县两级技术人员开展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专项培训。推动州内检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通过预约机制实现精密仪器跨区域使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四、结论
粮食重金属检测技术的科学选择与应用是保障湘西州粮食安全的关键。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传统技术在实验室检测中发挥核心作用,而便携式XRF、电化学检测技术则为现场快速筛查提供了有效手段。针对湘西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检测资源有限的特点,需构建分级检测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推动检测技术的本土化适配与高效应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生物传感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粮食重金属检测将向智能化、低成本方向迈进,为湘西州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锦茂, 潘元海, 冯先进, 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岩矿测试, 2020, 39(01):24.
[2] 张莉, 李淑斌, 刘潇威, 等. 便携式X 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土壤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21, 27(02): 113-120.
[3] 陈焕文, 涂亚平, 李攻科, 等.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J]. 分析测试学报, 2022, 41(03):285-300.
[4]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计局. 湘西州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吉首,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