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张盛楠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乌素图管理站

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林业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通过经济手段调节生态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制度安排,在促进林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深入研究并加以优化。

一、现代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

(一)维护生态平衡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林业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森林资源保护者给予经济补偿,激励其积极开展森林保护与培育活动,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完整,从而有效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例如,在水源涵养林区,对造林护林者进行补偿,能保障水源地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稳定区域水资源供应。

(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可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补偿资金投入,引导林业经营者从传统的木材生产向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生态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转型,拓展林业产业链,提升林业产业附加值,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可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在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林区,依托生态补偿推动的生态保护,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繁荣。

(三)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体现了 “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受偿” 原则,平衡了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许多林区居民长期从事森林保护工作,牺牲了部分经济发展机会,通过生态补偿,可使他们获得合理经济回报,改善生活条件,共享生态保护成果,从而提高林区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在一些偏远林区,居民因生态补偿获得额外收入,生活质量提升,对生态保护工作更加支持。

二、现代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

(一)补偿标准不合理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统一的量化指标体系,多依据行政指令或经验判断,未能充分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真实价值以及保护成本。这导致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无法有效激励林业经营者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活动,甚至可能因经济利益驱使,促使部分经营者放弃生态保护转而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影响林业生态保护成效。例如,在一些地区,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远低于其实际生态价值及经营者的管护成本。

(二)补偿方式单一

我国林业生态补偿方式主要以现金补偿为主,实物补偿和政策优惠等方式占比较少。现金补偿虽具有直接、便捷的优点,但受地方财政实力限制,难以实现全面、足额补偿。且单一的现金补偿方式无法满足不同林业经营者多样化需求,不利于充分调动其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实物补偿存在运输、储存及分配等难题,政策优惠的实施细则不够完善,落实效果不佳。

(三)监管机制不健全

林业生态补偿涉及资金分配、使用及生态保护效果评估等多个环节,需要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其公正、透明、高效运行。然而,当前我国林业生态补偿监管体系存在诸多漏洞,如监管主体职责不清,导致监管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难以对补偿资金流向及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时、全面监测;

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足,无法形成有效威慑,致使部分地区出现补偿资金挪用、截留以及生态保护工作敷衍了事等问题。

三、现代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策(一)明确补偿标准并严格执行

首先,应组织专业力量,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建立以生态价值为核心,兼顾保护成本、 市场价格及社会 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林业生态补偿标准量化指标体系。其次,将科学制定的补偿标 法律法 增强其权威性与稳定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补偿标准执行,确保补偿资金 及时发放 林业经营者手中。同时,建立健全补偿标准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与公示,对违反补偿标准执行的行为严肃问责,保障补偿标准的严格落实。

(二)丰富补偿方式

在保留现金补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增加实物补偿比例,如为林业经营者提供造林所需的种苗、肥料、工具等物资,既满足其生产需求,又能降低现金补偿压力。完善政策优惠措施,制定针对林业经营者的税收减免、贷款贴息、产业扶持等政策,引导其发展绿色林业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双赢。此外,还可探索生态补偿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让林区居民参与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获取劳务报酬,提高其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与获得感。

(三)加强监管机制

明确各监管主体在林业生态补偿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构建由政府主管部门、第三方监督机构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管体系。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监管政策、统筹协调监管工作;第三方监督机构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对补偿资金使用及生态保护效果进行独立评估与监测;社会公众通过举报、参与听证等方式,对整个补偿过程进行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林业生态补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补偿资金申请、审核、发放及生态保护工作进展等信息的实时录入与公开查询,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与效率。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详细的违规行为认定标准与处罚细则,对挪用、截留补偿资金以及未按要求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的监管威慑力。

结束语

现代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尽管当前该机制在实施过 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通过明确补偿标准并严格执行、丰富 望逐步完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林业资源保护 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 业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情况,不断总结经验,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需求变化, ,推动我国林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小燕. 基于生态补偿机制的林业生态修复路径探索[J]. 现代农村科技, 2025, (07): 136-137.

[2]陈晓娟. 基于生态补偿机制的植树造林政策探讨[J]. 新农民, 2024, (21): 16-18.

[3]金鑫, 林涛, 赵雅曼, 邹朝晖.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空间占用补偿机制研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5, 38 (04):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