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策略研究
李小川 张帮杨
重庆市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 402560 重庆市铜梁区巴川小学 重庆 402560
一、引言
在“双新”(新教材、新课标)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小学阶段是思想观念萌芽的关键期,家国情怀作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政治认同”素养的核心内容,其培养至关重要。加强家国情怀教育,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学生祖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顺利进行的精神支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家国情怀教育的主阵地,探索其有效培育策略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一种个人对祖国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与对国家利益的责任感紧密相连。家国情怀的核心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国家责任感,体现为忠于祖国与人民、认同民族文化的统一。它要求个人在文化精神层面与国家共鸣,具体表现为遵守法规、危难时勇于担当,并基于理性认知积极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必要时甘于奉献个人利益。这是一种超越激情的崇高精神力量,融合于个体的思想、情感与行动,通过文化认同强化国家意识,对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三、“双新”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策略
有效培育小学生的家国情怀需立足课堂、多措并举。教师须站稳政治立场以强基固本;深挖教材内容以自然渗透;创新教学方法以点燃兴趣;拓展实践活动以深化体验。具体策略如下:
(一)教师需明确政治立场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榜样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体系。
以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中的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为例,这一课围绕“新中国的生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以及“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等内容展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的关键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应明确传达自己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再通过具体行动和生动的教学内容,将其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二)深挖教材内容,渗透家国情怀
道德与法治教材横向构建了“爱家庭→爱家乡→爱国家”层次递进的内容体系,纵向则依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置了连续提升的学段目标。教师需立足学生生活经验,精选教材中“活动园”、“阅读角”等板块资源,构建循序渐进的阶梯课程。
具体实施中,“爱家庭” 教学应围绕“了解-被爱-关爱”动态主线,培养责任感;“爱家乡” 可通过“乡景、乡物、乡人”切入点深化认知与归属感;“爱国家” 则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与国情教育三大核心领域,着力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民族自信,实现家国情怀的阶梯式渗透。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培育家国情怀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激发学生内在兴趣与主动参与。为此,需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沉浸情境、驱动项目实践、引导角色体验等多元路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与积极实践中,自然生发对家国的认同与热爱。现结合实例阐述以下三种核心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趣味、启发的场景,将抽象内容具象化,激发学生兴趣与体验。教师需基于目标与学生特点设计情境,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增强感染力,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情境中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与合作完成任务,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追梦百年,复兴中华”部分时,播放《我的祖国》等影片展现奋斗历程,结合北斗导航、脱贫攻坚等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爱国内涵与个人责任担当。在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内容时,创设“暑假旅行”探究情境,对比马车时代到高铁时代的交通巨变,让学生直观感受国家发展成就,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激发爱国情怀。
2.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家国情怀主题设计现实性项目。学生作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完成从选题、计划到实施、展示的全过程。教师提供支持,引导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优”中,开展“我为家乡代言”项目:学生分组调研家乡特色,制作宣传品并展示,增强归属感与自豪感。五年级下册“红色文化寻根之旅”项目:引导学生参观红色景点或纪念馆,收集资料并分享心得,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深入体验其身份、情感与行为,促进理解与协作。教师需设计目标场景与角色,引导学生准备、表演、互动并反思,在安全环境中提升实践与沟通能力。
四、结论
在“双新”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首先应坚定政治立场,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苇,徐盛菊.聚焦核心素养彰显铸魂育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制订例谈[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3,(05):23-25.
[2]秦丽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4,(31):146-148.
[3]王秀雯.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学生政治认同感构建的实践研究——以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为例[J].考试周刊,2024,(34):140-144.
[4] 王晓君, 姚洁雪. 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立体构建家国情怀培养路径[J]. 教学月刊小学版( 综合),2024,(1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