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麦热姆妮萨·如则麦麦提
洛浦县第一中学
引言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选考科目的自主选择权加大,导致化学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需求差异更加明显。传统的 " 一刀切 " 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基础差异的客观存在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明显差异。以 " 物质的量 "这一基础概念为例,部分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计算,而另一些学生则连基本概念都难以理解。这种差异在新高考背景下更加突出,因为选考化学的学生群体更加多元化。通过分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二)新高考对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学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在" 化学反应原理 " 教学中,对有志于理工科发展的学生需要深入讲解反应机理,而对其他学生则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分层教学能够满足这种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难度。
(三)教学效率提升的现实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 "元素周期律 " 的教学中,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更多时间理解基本规律,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渴望拓展应用。分层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分层应当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可采用 " 诊断性测评 + 学习力评估 + 选考意向 " 的三维分层模型,既关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又考量其化学学科潜能。以" 化学平衡 " 单元为例,通过设计包含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变化观念等素养维度的前测问卷,结合学生选考意愿,将班级划分为基础型(侧重合格性考试要求)、发展型(对接等级性考试要求)、特长型(面向强基计划等特殊需求)三个层次。分层过程引入学生自主申报环节,充分尊重新高考赋予学生的选择权,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分层既科学又人性化。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化设计
基于新高考 " 一核四层四翼 " 评价体系,构建梯度化教学内容。以 " 原电池 " 教学为例,基础层聚焦 " 必备知识 ",通过生活化情境理解原电池原理;发展层侧重 " 关键能力 ",训练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特长层着力 " 学科素养 ",开展新型化学电源的课题研究。作业设计实行 " 基础达标 + 能力提升 + 素养拓展 " 三级体系,对应新高考不同难度要求的试题类型。实验教学采用 " 必做实验 + 选做探究 + 创新项目 " 的模式,其中选做探究实验直接对接新高考实验探究题的考查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动态调整的教学管理
建立与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相衔接的动态管理机制。在 " 有机化学基础 " 教学中,设置与选考模拟测试同步的分层评估节点,参考新高考命题特点设计晋级标准。实施 " 弹性分层 " 制度,允许学生在基础层和发展层之间自由流动,特长层则实行准入考核。创新 " 导师制 "帮扶模式,由教师担任学术导师,高层次学生担任学习伙伴,共同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采用项目式分层,在不同教学模块中灵活调整分组,如将选考化学的学生编入 " 高考攻坚组 ",非选考学生组成 " 学业达标组",实现与新高考改革的无缝对接。
三、分层教学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分层教学评价应突破传统模式,建立" 基础+ 能力 + 素养 " 三维评价体系。以 " 化学反应速率 " 单元为例,对 A层学生重点评价其基础概念掌握和简单计算能力,如速率公式的运用;对 B 层学生侧重评价其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案设计水平,如通过实验数据推导速率方程;对 C 层学生则着重评价其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如设计催化剂探究实验。评价方式上,除常规测试外,可增加实验操作、课题研究等新高考强调的实践性评价。同时引入 SOLO 分类理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科学评估。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为适应新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需建立动态的成长档案评价机制。在 "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教学中,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提问质量,实验环节评估其探究能力,作业分析其思维过程,并结合单元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表现,如 pH 调控方案设计等新高考常见题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袋,完整记录学生的进步轨迹,既为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积累素材。
(三)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新高考改革要求评价结果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 " 化学实验" 评价后,为A 层学生提供基础巩固方案,如电离平衡的专项训练;指导 B 层学生进行实验方案优化训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鼓励 C层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如设计新型缓冲溶液。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既作为分层调整的依据,也为新高考选科提供参考。同时建立 " 评价 - 反馈 - 改进 " 的闭环系统,使教学与新高考要求保持动态适应。
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分层、差异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分层教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工作量的增加、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化分层教学模式,开发更加科学的评价工具,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春萍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J]. 宁夏教育 ,2025,(06):70-71.
[2] 邓婷文 . 新高考背景下习题微课在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中的 设 计 与 应 用 研 究 [D]. 贵 州 师 范 大 学 ,2024.DOI:10.27048/d.cnki.ggzsu.2024.0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