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路径探索

作者

杨红

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马涧中心小学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去,这对于推进学生全面成长,改进教学质量以及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从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小学阶段正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加入传统文化元素 能够使学生更好 领会艺术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包含的文化精神。拿浙江人美版教材来说,它所涵 派绘画,东阳木雕之类的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直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另一方面也能慢慢加强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信心,进而培育出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

从教育学角度出发,传统文化资源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诸多素材上的支撑,从而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技轻文”的旧有框架。拿浙江人美版教材来说,它把水墨画、剪纸艺术以及古建筑等多元的传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并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了课堂实践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促使美术教育由技艺传授向文化传承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学生审美感知力、艺术表现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原

(一)传承与创新结合原则

融合发展要达成传承与更新的协调统一,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浙江美术出版社教材里的传统艺术资源,比如《水墨游戏》《民间剪纸》这样的单元,来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传统技艺及其文化含义,还要促使他们用现代审美观念和生活感受去展开创造性的操作,在传统剪纸创作里加入现代卡通元素,进而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创新发展。

(二)趣味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求知欲强,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将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结合,浙江人美版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主题,比如“家乡古建筑”,教师可以讲故事、模拟情境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兴趣,防止传统文化教育浮于表面,同时也要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及其中蕴含的价值。

(三)实践与应用导向原则

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离不开实践环节。教师要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实践性任务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转化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践行“在做中学”“边学边悟”的教学理念。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挖掘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构建系统化内容体系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撰的教材依托地域文化,融合多元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里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美术”板块对水墨技法展开全面阐释,“本土文化”部分表现浙江民俗艺术,像嘉兴南湖红船主题创作,绍兴黄酒坛装饰设计等等,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来制订教学目标,低年级主要注重直观感受,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传统色彩和基础纹样,高年级则加深认识,探究浙派绘画的笔墨特征以及历史渊源,借助创建“感知—理解—表达”的递进式教学架构,在课堂里做到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入并加以传播。

(二)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课堂展示形式

传统的“讲授+示范”式教学模式很难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来更新教学方法。在“古建筑文化”专题课程里,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开发出微课资源,利用视频来展示浙派古民居的空间结构和装饰特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展开细致剖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像用动画演示剪纸技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水墨画技巧又是怎样演变过来的等等,这样就能加强课堂互动的效果,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味。

(三)连接生活实践,深化文化认知

艺术创作起源于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和日常经验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里的“生活中的美术”这一模块出发,可以带领学生针对本土文化元素展开系统的探究活动,比如关注家乡古桥的历史风貌或者传统节庆装饰的艺术特色,也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类的教学活动,利用水墨画技巧来绘制地方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采用剪纸技艺制作节日窗花图案,进而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审美感受,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四)多元文化对比融入与文化自信增强

把跨文化交流元素加入到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当中,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意识,依靠浙美版教材里的中外艺术比较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探究中西绘画在色彩使用,构图手段等方面的差别,譬如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技巧同西方油画的写实风格,还要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特征差异,而且,通过比较浙江东阳木雕和西方木雕的技术特色,让学生全面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别之处,进而提升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总结: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之中,这既是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路径,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关键载体,依靠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作为根基,通过深度挖掘课程资源,改良教学设计,联系生活经验并执行跨学科整合等手段,可以有效地促使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放眼将来,美术教师要持续更新教学观念,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水平,塑造具有文化传承意识的“文化传承者”,进而促使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传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桂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32):72-74.

[2] 陈沛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现路径研究[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3,38(05):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