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张楠
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镇中心小学
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开展中逐渐开始引入多样化信息技术,整个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在交互性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所营建的意境当中,在深化学生古诗词理解的基础上,更能够高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借助视频创设体会意境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学生全身心带入到古诗词所营建的意境当中,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积极应用视频,以画面、音乐等形式将古诗词的内容生动的呈现出来,动态影像可对古诗词进行图像化的表达,对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等多重感官产生刺激,这对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意象和情感的理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直观感知基础上深化对内涵的理解[1]。
例如,在《静夜思》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视频创设情境,提升诗词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可播放一段柔和月光下的古代庭院夜景视频,画面中明月高悬、银光洒落,伴有轻柔古筝音乐,将学生迅速带入夜晚宁静、幽远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一段简洁的视频资料,展示诗人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创作情感,引导学生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境有初步理解。在学生沉浸于意境后,教师可播放专业朗诵配乐视频,并鼓励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意象,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并分享观后感受,进一步深化古诗词理解,实现语言、画面与情感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二、引用动画故事展现诗意画面
将信息技术引入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采用动画故事的形式呈现古诗词内容,以具象生动的诗意画面将古诗词内容生动的呈现出来,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力[2]。教师可利用动画表现力强的特点,重构历史语境,引导学生借助图像化表达理解作者情感。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应用动画内容,提升古诗词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例如,在《山居秋暝》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动画故事再现诗中山林秋夜的宁静景象,引导学生沉浸于诗意画面中感受诗人情怀。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播放一段改编自诗意内容的动画短片:画面展现秋日山林间薄雾弥漫、清泉石上流的幽静场景,林间草堂隐约可见,晚霞洒落,渔舟缓缓归来,伴随淡雅古风音乐,将学生带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中,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变化,结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引出诗中意境的清幽与宁静。利用动画中角色的动态表现,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人山居生活的淡泊与闲适。在动画故事呈现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画面内容复述诗意,帮助学生由图像转向语言表达,进一步体会诗中情感,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生动化。
三、运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实际展开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实现拓展古诗词教学深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诗词解析、赏析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多元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索古诗词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题西林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构建立体化、多视角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哲理意蕴与文化内涵。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导学任务,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苏轼生平、西林寺地理位置、庐山自然景观等资料,为课堂学习积累背景知识。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可展示多幅庐山全景图及不同角度的实拍照片,引导学生从“横看成岭侧成峰”出发,理解诗中蕴含的立体视角变化原理,并借助网络三维地图,从虚拟视角模拟登山路径,切身体会“身临其境”的视觉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参与在线讨论,围绕“换个角度看世界”的主题交流诗歌理解和现实感悟,强化文本与生活的关联,从而在整合网络资源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实际展开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应利用先进技术来生动的呈现古诗词内容,突显古诗词的意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诗词理解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小学生在深入进行古诗词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彩霞 .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J].电脑校园 ,2024(9):1319-1321.
[2] 黄炜霞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 [J]. 电脑校园 ,2024(3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