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育教学中“知识—技能—素养”协同发展模型研究
郭威
随州技师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体育教育被赋予了更多育人使命,既要传授运动知识技能,又要提升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然而,当前体育教学中知识讲授碎片化、技能训练模式化、体育精神渗透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知识—技能—素养”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型,有助于打破单一化教学模式,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本文将结合协同发展理论,探讨模型的结构设计及路径,并分析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知识—技能—素养”的概念
“知识—技能—素养”是指体育教育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以促进全面发展的基本框架,包括掌握关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实践知识、安全知识等各方面内容以形成技能利用的基础知识,技能内容侧重对自身身体的支配性及其动作的准确性,最终形成高效的运动能力。素养部分则指学生体育精神、团队精神、守规意识和坚持锻炼的终身意识等各类形态的人格特征。三要素之间相互交融,呈现出了相辅相成的结构模式,让学生从“会做”转变到“善做并能继续做”,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高中体育教育中“知识—技能—素养”协同发展模型的构建路径
(一)协同发展模型的整体结构设计
“知识—技能—素养”协同发展模型可以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素养教育分阶段整合在同一教学单元中。以高中排球模块为例,先讲授排球传递的基本规律、场区位置以及安全的注意事项,再在教学中组织小组做实战练习,并通过比赛过程增强学生的遵章守法、团结互助的意识,做到讲授知识、训练技术、作风训导同步。还设立了技术表现分、团体分,并将这两种评价制度作为激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良好赛场作风和遵纪守法的具体举措。
(二)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的构建路径
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可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验证”方式展开,让学生在技能学习中不断回顾和应用体育理论。比如,高中体育课的跑操,教师在讲解跑操的每一步脚步次数、跑步的呼吸方法以及跑的正确发力原则之后,会让学生到操场上去按照要求进行分组实践操作,亲身感受和体会那些理论中的关键要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正,且教师也会亲自观察和指导学生跑步的正确性,使他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技巧知识来矫正自己的跑姿,提升技能水平。
(三)技能与素养贯通的构建路径
在技能教学中渗透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场景模拟和价值引导方式展开。例如,高中篮球教学安排团队对抗赛,不仅是在进行传控投的训练,而且安排了替补上场,做到人人参与进攻和防守。教师强调要尊重裁判的判罚、遵守赛制。比赛之后进行小组分享和探讨,说一说团队沟通和情绪管理的情况。这样学生通过这种对抗性游戏学会了尊重对手、有度地表达意见,同时也懂得了合作和公平竞赛的意义。通过这种浸润式教育,既进行技战术的训练,同时促进运动素养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与社会责任的体育素养成为可能。
三、高中体育教育中“知识—技能—素养”协同发展模型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的提升效果
协同发展模型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技术技能的练习,以及运动文化的学习集于一身,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习的方式更有趣、更生动,从而让学生自发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当学生们在排球、篮球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从基本技术技巧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配合练习、个人技术的发挥都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及自信心的满足。通过课堂检测环节中引入素质因子,能让学生们对公平竞赛及尊重对手、伙伴有一定的认同,从而激发他们的持久练习。
(二)学生体育技能与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效果
模型实施后,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上表现出更高的动作规范性和稳定性,通过知识支撑,能理解技能动作的内在机理,从而改进运动表现。课堂中嵌入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以篮球项目为例,学生在掌握运球、传球等技能的同时,能自觉遵守比赛规则,主动与同伴沟通配合,体现体育精神。核心素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不仅在技术层面进步,也在体育文化认同、终身锻炼理念方面发生转变。
(三)教师教学质量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变化效果
协同发展模型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清晰的结构与目标导向,推动其从单纯技能传授向综合育人转型。教师在备课时会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素养三者的有机融合,课堂设计更系统、更具层次感。课程评价维度丰富后,教师能够通过多样化观察工具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成长轨迹,从而优化教学策略。课堂组织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减少学生被动应付的情况,提升整体教学氛围。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更贴近核心素养的要求。
结语:高中体育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知识—技能—素养”协同发展的价值,推动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态度与终身锻炼意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发展模型,教师可以更系统地开展教学,学生也能在多元评价与真实情境中收获成长。未来应持续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师培训,促进模型落地实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助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程攀 . 基于核心素养谈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研究 [J]. 教育(周刊), 2021,000(015):P.25-26.
[2] 邰峰, 闫纪红, 代新语, 等.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协同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视角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21, 37(2):5-6.
[3] 余长平 . 高中体育课堂”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模式 [J]. 天津教育 ,2024(1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