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家庭及居家照护平台干预模式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

毕书影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北京 100043

化疗是临床用于治疗各类肿瘤疾病的核心手段之一,可起到杀灭病变组织,改善病症的作用 [1]。由于化疗周期较长,为提升静脉治疗安全性临床多使用 PICC 置管等管路技术,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血管损伤。但 PICC 管路使用中若护理不当依旧会引发静脉炎等并发症,而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大多较差,在居家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对PICC 管路使用安全性造成影响 [2]。因此,采取高效干预措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 PICC 风险十分重要。基于家庭及居家照护平台干预模式是将居家照护平台与家庭护理相结合,可实现一体化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高质量护理服务 [3]。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为接受 PICC 置管的老年肿瘤患者提供基于家庭及居家照护平台干预模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PICC 置管的老年肿瘤患者62 例,分组:数字奇偶法,于2023 年1 月—2024 年 12 月内完成,对照组(31 例)男女比例为 16 :15,年龄集中在 62-78岁,均值( 70.36±3.35 )岁。实验组(31 例)男女比例为17 :14,年龄集中在63-80 岁,均值( 70.54±3.48 )岁。一般信息细致对比, P>0.05 ,组间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包括出院时叮嘱 PICC 管路维护要点。出院后借助电话行定期随访,以 2 周为间隔。以每月为间隔进行一次上门随访,指导患者管路维护、日常生活管理注意事项。

实验组执行基于家庭及居家照护平台干预模式, ① 组建家庭护理小组:核心构成为护士长、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主治医生、网络维护人员。均接受专项培训与护理,基于患者病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护理方案。 ② 构建居家照护平台:引入居家照护平台,其含有医护端、患者端,包括服务考核、健康服务、咨询与留言 4 个板块。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及家属下载居家照护平台 APP,介绍 APP 板块与功能、使用方法。借助该平台定期发布 PICC 导管维护方法、健康管理知识等。 ④ 随访护理:在患者出院后以居家照护平台为主要路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定期进行线上宣教,在宣教后采取提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反馈,基于此了解患者及家属信息掌握情况,强化薄弱点宣教。借助 APP通讯功能、电话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身心状态、知信行水平,并增加与家属的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及管路状况,指导其监督患者日常行为及护理技巧,叮嘱定期就诊复查。

1.3 观察指标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借助 CPPSM 量表(指代:肿瘤患者 PICC 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维度涵盖 7 个,条目细化 35 个,区间为 0-5 分,上限为 175 分,越高分值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心理弹性水平:借助CD-RISC 量表(指代:心理弹性量表),维度涵盖3 个,条目细化为 25 个,区间为 0-4 分,上限为 100 分,越高分值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并发症发生率:涵盖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移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系统选择 spss26.0,P<0.05 为数据有差异。 ,n(% )描述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配对 x2 检验,以( )描述计量资料(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水平),配对t 检验。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弹性水平护理前组间 P>0.05 ,护理后,实验组的值均较高, P<0.05 ,见表1。

表 1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弹性水平对比( x s ± )

2.2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的值更低, P<0.05 ,见表2。

表 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 )

3 讨论

PICC 置管是一种长期静脉通路,其留置时间可达到 6-12 个月,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穿刺痛苦,减少并发症风险,为肿瘤疾病患者中长期化疗方案执行提供了稳定且可靠的血管通路 [4]。然而 PICC 管路使用中依旧存在一定风险因素,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导管维护依从性等因素有关。常规护理模式侧重于院内护理,常规随访干预可予以一定护理指导与干预,但受时间、空间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导致效果欠佳 [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水平测定,实验组护理后的值均较高( P<0.05 )。并发症发生率比对,实验组的值更低( P<0.05 ),原因分析为, 基于家庭及居家照护平台干预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主,围绕其个体状态与需求提供全面护理干预,通过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居家护理当中,监督与辅助患者自我护理,不仅可为患者提供亲情支持,还可减少其不良行为。结合居家照护平台可打破常规随访干预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以此为路径可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基于其需求提供具有时效性的护理服务与指导,并通过持续性、系统性健康宣教可使患者与家属全面掌握 PICC 护理技巧、自我护理方法,不仅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促使其治疗依从性提升。此外,在随访中加强心理干预、护理支持,可减轻患者担忧、焦虑心理,使其积极面对疾病,从而可进一步减少其不规范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在老年肿瘤患者 PICC 护理中引入基于家庭及居家照护平台干预模式可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计菲燕, 王齐, 张彩霞. 多元联动延伸服务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PICC 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 2024, 21(27):90-94.

[2] 施银蕾 , 陈香玲 , 冯素文 , 等 . 远程照护管理平台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居家护理的应用 [J]. 浙江临床医学 , 2022, 24(7):1090-1092.

[3] 彭珊大 .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护理在植入式输液港留置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J]. 医药前沿 , 2024, 14(2):99-101.

[4] 李玉娟 , 陈晓玲 , 刘晓青 . 多学科团队协作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 PICC 护理中的应用 [J]. 福建医药杂志 , 2024, 46(8):105-108.

[5] 马春云秦芳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肿瘤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J]. 西藏医药 , 2022, 43(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