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作者

蔺以雄

云南地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一、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更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建筑工程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如建筑物墙体开裂、屋面漏水、结构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探寻有效的改进对策,对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建筑企业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明确的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制度以及质量管理流程。即使一些企业制定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将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例如,质量检验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于隐蔽工程的验收,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导致质量隐患未能及时发现。此外,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不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变化及时优化完善,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需求。

2.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单位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施工单位中,部分一线施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培训,对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不熟悉,在施工过程中凭经验操作,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整体性。而一些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过于追求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忽视质量管理工作。在监理单位,部分监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理手段和经验,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管理。

2.3 材料质量把控不严格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材料质量把控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材料采购环节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例如,使用不合格的钢材,其强度、韧性等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给建筑结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另一方面,材料进场检验环节不严格,检验流程不规范,检测手段落后,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复试的材料,未按规定进行复试,或者在复试过程中弄虚作假,导致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此外,材料存储和使用过程管理不善,如水泥受潮结块、钢筋生锈等,也会影响材料性能,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2.4 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复杂,工序繁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质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往往存在漏洞。首先,施工单位内部的质量自检工作不认真,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其次,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部分监理人员未能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旁站监理不到位,对于施工单位违规操作行为未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再者,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监管力量有限,难以对所有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细致监管,导致一些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三、改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制定详细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并将其分解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完善质量管理流程,从工程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都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同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核,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例如,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如 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不断优化质量管理工作。

3.1 提升人员素质

针对建筑工程各参与主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对于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施工操作水平,使其熟悉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同时,加强质量意识教育,让施工人员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质量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其质量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工程质量。对于监理人员,监理单位应选拔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其监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确保能够有效履行监理职责。此外,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各类培训和考核活动,推动整个行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3.3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材料质量把控,从材料采购、进场检验到存储使用,进行全过程严格管理。在采购环节,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确保所采购材料符合质量要求。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违约责任等条款。材料进场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验,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材料的外观、规格、性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对于需要复试的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复试,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材料存储管理,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设置专门的存储场地和设施,采取防潮、防雨、防锈等措施,保证材料在存储过程中性能不受影响。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和材料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质量问题。

四、强化施工过程监管

施工过程监管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要加强内部质量自检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配备足够的质量检查人员,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巡查和抽检。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监理单位应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旁站监理、巡视和平行检验工作。特别是对基础工程、主体结构等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要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对于施工单位的违规操作行为,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其整改。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充实监管力量,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形成有效的威慑力。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实时动态监管。

五、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关系到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材料把控不严格以及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人员素质、加强材料管理和强化施工过程监管等一系列改进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推动建筑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建筑工程各参与主体应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努力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为社会创造更多优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 许歆婕 , 郭利丹 , 刘俊 , 梁延安 , 陈宇琪 , 李昊羽 .BIM 在工程造价领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项目管理技术 ,2025,23(06):23-31.

[2] 吴 建 飞 . 建 筑 节 能 材 料 检 测 的 现 状 及 优 化 策 略 [J]. 实 验 室 检测 ,2025,3(10):98-100.

[3] 张凡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J]. 城市开发 ,2025,(08):132-134.